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忆起今年清明,依旧阴雨绵绵。不知为什么突然想到清明,也许因为天气吧,现在的天空酷似今年的那个四月,灰暗,灰暗。连绵不断的哀愁,悄悄蔓延。
去年,老屋拆迁了,爷爷的坟被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我叫不出那的名字,我知道,爷爷的骨灰和很多人一样,被深埋在那个冰冷的墓园。今年清明,我去过一次。那天,我撑着伞安静地站在墓园的水泥路上,看着爸爸妈妈忙碌。妈妈不让我踩墓园中的土,她说,这里每寸土中都有一个灵魂在沉睡,无论你们是否相识,你都必须保持对一个死者的尊重。
我仔细端详属于爷爷的那寸土,时光倒带。
爷爷在我三岁那年,悄悄的闭上了眼,我却记得爷爷的很多事情。我讲给姐姐听,姐姐摇头,告诉我,人在三岁以前是没有记忆的。我不信。
我真的记得爷爷在老屋的时候亲切的笑。他曾在那里为姐姐和我做过一只风筝,那只风筝今天已经不在了。但它没有随着时光搁浅,它的样子,我永远不会忘记。它靠着一张枯黄的报纸在天空下飞翔,90度的顶角由2根粗糙的细竹条支撑着,两边角度不一,大小也不同。但如此简单的风筝,却在姐姐的手中高飞。在天空中辉煌的划过。爷爷只是静静地倚靠在老屋门口凝视着我们。
那时,爷爷脖子上的淋巴已经恶化,演变为淋巴癌。不久,他只能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数月后,他安静地走了。
爷爷去世的第二天,后世紧张地进行着。奶奶紧紧搂着我,不动。我好奇的看着姐姐他们都穿着白衣服,手里端着鲜红鲜红的蜡烛,围着爷爷转圈。直到今天,我还对这种莫名的习俗充满困惑。
爷爷走后,老屋一直空着。村子里,这幢屋子最年长了。黑瓦片,泥墙。长大后,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这里,轻轻抚摩着经历数十年风雨的砖瓦,想起数年前在这里生活的那个老人。透过窗户,我看到爷爷的房间依旧,时光没有风化曾经在那里生活的老人的气息。没少什么。只是多了墙角的蜘蛛网和爷爷床头那幅黑白遗像。
老屋拆迁了,连同爷爷的气息一起卷入推土机中,我曾经去过老屋依次,在拆迁之后。才发现,早已找不到老屋了,村子里只剩下颓垣断壁,它和爷爷一样,我不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