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疑好问500字

2024-06-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常言道:“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学习知识,不懂就要去问。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善疑好问”的小故事。 戴震是清朝的一位大学问家,他少年时不仅学习语言很认真,而且很善于思索。

有一次,老师讲解《大学》里的文章。《大学》里有“经”一章,“传”十章。有一条注解说,这一章的“经”是孔子的话,由曾子写的,那十章“传”是曾子的意思,是由曾子的学生记下来的。

老师刚读完这条注解,戴震就问:“老师,书上是怎么知道这话是孔子说的,而且是曾子记述的呢?又怎么知道曾子的意思是由他的学生记述下来的呢?” 这两个疑问出乎老师的意料。“这是朱文公说的。”老师抬出大学问家朱熹,意思是要他不必再发问了。不料,戴震又问道:“老师,朱文公是哪朝人?”老师说:“是宋朝人呀!”“孔子和曾子又是哪朝人呢?”“是周朝人呀。” 老师正觉得有点奇怪,戴震又接着问道:“周朝离宋朝有多少年?”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越发好奇了:“那么,朱文公又是怎么知道孔子和曾子这些事的呢?”老师实在是无法回答,只得感叹道:“这是个不一般的孩子啊!” 戴震就是凭着这种遇到疑问穷追不舍的精神,获得了很多学问。 我通过读这个故事,知道了,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学习戴震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