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国60年来柴桥的历史巨变的调查1300字

2024-05-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2009年8月26日

六十年,对于人来历史长河来说仅仅是一滴小小的浪花;六十年,却可能是一个人短短一生的全部履程。我很幸运,成长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里。过去的这六十年,我的家乡-柴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变迁是那么的令人感慨和赞叹。

调查概况:

建国60年来柴桥的历史巨变,以及发生在柴桥这块热土上的事和人物。

调查结果:古镇柴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生存繁衍。宋仁宗年间,时任鄞县县令的王安石前来穿山半岛筑塘围堤,凿山造闸,兴修水利惠泽百姓。柴桥地名,据传是当时一柴桥商人在芦江上建起第一座桥梁,逐名柴家桥。明宪宗成化二年改名进士桥。清道光八年定名为柴桥。自此,桥以河生,地以桥名。千百年来,涌现了多少文人志士,英雄名将,富商百贾,能工巧匠。

就让我为大家简单地介绍几位吧。曹珊泉,系老曹村贞房太公第三个儿子清同治年间先在县考中贡元(优才第一名)。乡试登科,初任七品小官,为刑部福建司主事。后弃官再考,夺得进士及第,入翰林院,充当太子待读,编修,加一级。后放官江西学台,未就任而卒。据《镇海县志》记载:他通经史,工书法,为人侠义好施。留下的书法作品有障扇、硬脚牌及道光。光绪两帝圣旨等物件,均在“文革”中付之一炬。

黄家岱,字选青,号祖望,柴桥前郑村人。黄以周第二子为浙东经学家。光绪11年为“补廪”(类似岁贡生)。据皇家岱墓碑志记述,因他夙兴夜寐,刻苦攻读,“吾久眈著作为劬学,得咯血疾卒”,时年38岁。其著作有《黄家岱尚书讲义》、《兴艺轩杂著》、《小载礼记笺正》等,可叹英年早逝,其著作和名气都不如祖、父辈。上述三人称为“宁波三代经师”,三代经师堂旧址仍保留在前郑村黄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前辈钟观光,其古居就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姚江岸(今大溟村)。我国近代化学史上制定有机化合物系统名称第一人虞和钦,清光绪五年(1879年12月11日)出生于柴桥老上镜;在经济实业界享有盛名的有胡西园、曹莘耕、李绅等,都是柴桥籍人物。

此外,还有早年投身革命事业,曾任军队将领的胡威庭、胡峨婷、叶树柏、虞永年和民主人士曹天戈。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胡焦琴、钟泉周、康友铨等也是柴桥籍人士。

我们国家从贫穷落后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和强大,人民从饱受三座大山压迫到今天进入小康生活,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努力奋斗的结果。相信大家对胡焦琴烈士并不陌生吧。1927年7月3日,汉口《民国日报》刊载了一则令人触目的消息:杨虎在宁波屠杀之惨状。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胡焦琴女同志,当被捕时,蒋逆特派员毛洪度企图侮辱,甘言诱惑,胡毫不为屈,并大骂毛贼人面兽心不止。及士枪毙时,胡同志连受三枪,三呼打倒蒋介石。现场民众睹此情形皆大愤激。”这是胡焦琴烈士牺牲时的壮烈场景。临刑前大义凛然:“姑娘不是软骨头,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胡焦琴牺牲时,时年25岁。她把青春献给了人民的革命事业,解放后当地群众为纪念她,题字立碑,将烈士的遗骸安葬于紫石乡龙泉的梨园山麓,1981年清明节迁葬于柴桥镇大湾村。以后,当地政府又在柴桥的万景山建亭立碑,2003年清明节,又在新碶凤凰山北仑革命烈士纪念馆树立汉白玉半身塑像,以让北仑人民永远缅怀烈士的精神。

60年来,柴桥的历史巨变不止这些,但因材料有限,就不再写下去了。让我们为这巨变而欢呼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