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人类的朋友(转载)3000字

2024-05-2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鸟 是 人 类 的 朋 友  
  一、什么是鸟  
  鸟是大自然中最活泼最可爱的动物,优美的身姿、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的羽毛、婉转动听的鸣唱、复杂多样的行为,给我们带来无限欢欣和愉悦,深受人们的喜爱。什么是鸟呢,我们都知道喜鹊、啄木鸟、鸡、鸭等都是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长着两条腿,全身披着羽毛,有一双用于飞翔的翅膀。最早的鸟字是公元前16~11世纪的殷商时代出现的,它是一种象形文字。古人总结出“二足而羽谓 之禽” 。  
  二、我们为什么要爱护鸟  
  1. 鸟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但是它们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地减少,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加快了鸟类的灭绝,有的全部灭绝、有的局部灭绝、有的已处于濒危、有的易危、有的成了稀有种。全球现存的9200种中,有6000种数量在不断减少,其中有1000种已经减少到濒临灭绝的地步。我们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减缓它们的灭绝和灭绝速度。  
  鸟类在控制着虫、兽等动物的过剩繁殖,同时也为其他动物提供了食物。春天,花草树木开始发芽的时候,蚜虫们就从休眠一冬的卵里边孵了出来,吸食着营养丰富的植物汁液。很快就长成小肥猪似的无翅雌蚜虫。它们不与雄蚜虫交尾,就能生出小的雌蚜虫,这叫孤雌生殖。不几天就生出一大片小雌蚜虫。小雌蚜很快长大,又进行孤雌生殖。这样多代孤雌生殖,空间不够了,又会产生有翅雌蚜虫,飞到更多的适于生活的植物上,继续孤雌生殖。一只雌蚜虫所产的后代,假如都活着的话,一年之内,它们会密密麻麻地把地球盖满。  
  一对苍蝇从4月~8月的5个月中,如果它们的后代都不死,可有一万九千亿亿只子孙。  
  老鼠出生后2~6个月成熟,每年能繁殖3~10窝小鼠,每窝2~10只,在一年中可以四世同堂,一对老鼠会有数百只后代。由于鼠害造成全国损失粮食30~40亿公斤,它们对草原的破坏也非常严重。 但是,地球并没被那些虫子、老鼠等能迅速繁殖的动物占满,它们不能不受限制地大量繁殖。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多种生物,它们之间互相依赖而又相互制约,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网。比如:一只燕子在夏季能吃掉一百万只苍蝇、蚊子和蚜虫;内蒙古大草原的百灵鸟每年能繁殖3窝小鸟,一窝有3~5只,每只百灵一年要吃3万多只蚂蚱;在新疆一千只群栖的椋鸟在育雏期间能吃掉22吨蝗虫;大山雀每天要吃相当体重一半重量的虫子,幼鸟吃掉相当体重的虫子;一对大斑啄木鸟可以保护4公顷林木免遭蛀虫的危害;1只长耳?一年吃掉1500只老鼠;一窝红隼每天要捕捉10只老鼠喂雏鸟。鸟类与其他食虫、吃肉的动物有效地控制了能大量繁殖的动物,同时它们又是其他动物的食物,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把动植物,甚至微生物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这个系统越稳定,鸟类在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在非洲的毛里求斯,300年前生活着一种象火鸡那么大不会飞的大鸟---渡渡鸟,在岛上没有天敌,它们安逸地生活在树林中。由于过度猎杀, 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杀害了。令人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以后,与它同样是毛里求斯持产的一种珍贵树种---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到了20世纪80年代,眼看这一珍贵树种就要绝灭,人们非常焦虑,急需抢救。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到毛里求斯研究,他测定了大颅榄树年轮后,树龄正好是300年,也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原来是大颅榄树的果实被渡渡鸟吃了以后,果肉和坚硬的种皮同时被消化掉,种子被排出才能发芽。科学家们研究实验用吐授鸡代替渡渡鸟,才使大颅榄树绝境逢生。  
  1958年全国除四害,当时麻雀是四害之一,在南方一个产龙眼(一种水果) 的地方,麻雀几乎被消灭光,没想到龙眼却绝收了。原来龙眼与麻雀有关系,在那里有一种叫荔枝蝽蟓的昆虫,它为害龙眼的花和果实,而麻雀在繁殖期能大量捕食荔枝蝽蟓,保障了龙眼的正常生长发育。  
  人们在习惯上,往往注意鸟的直接益处或比较明显的间接益处。其实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鸟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处于生态锥体的不同营养水平上,其间的食物链的关系极其复杂,在能量流动方面占有重要位置。各物种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所以,我们应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鸟为我们带来欢乐和享受  
  鸟的体态优美、行为复杂、羽毛艳丽、鸣声悦耳动听,使大自然生机勃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带来轻松愉快的好心情。还给人们以无限的艺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所有古今中外的神话寓言中,大多以鹰象征勇猛;天鹅和鸽子象征善良、和平;猫头鹰和乌鸦象征残暴;鹤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的忠贞等等。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以鸟为题材的音乐、舞蹈十分丰富。借鸟来歌颂英雄和美德、歌颂善良战胜邪恶,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更有回归大自然的愿望。踏上山间小路,林中的鸟儿自由自在地唱着美妙的歌,身边不时漂来阵阵花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无限的欢欣与愉悦。  
  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笼养鸟的“鸟文化” 也有2千年的历史了。但是,笼养鸟许多都是从野外捕捉来,经过驯养才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笼鸟。据统计养成1只笼养鸟,在捕捉、贬运、调教、买卖过程中要死伤20只。据内蒙古自治区锡盟林业公安的“保护百灵鸟行动” 收缴捕捉的百灵鸟1万5千多只。每年在锡盟就捕捉10万只以上,百灵鸟有可能在草原消失。我们反对笼养野生鸟。抵制对野生鸟类的巨大伤害。早在北宋(公元960~1127年) 时,欧阳修就写了一首《画眉鸟》的诗:  
  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难道具有现代文明的人,还不如古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吗?我们提倡走向大自然,到野外去观鸟,不把野生鸟关在笼子里看。  
  3.鸟在仿生学等科学技术多方面为我们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古以来人们就从鸟那里获得许多启示。鸟的流线形体形,翅膀的形态结构及翱翔行为都给人类的飞行器研制提供了有力的启发。鹰、鸽子等鸟的眼睛对运动目标观察的高度敏锐,人们模仿制成的跟踪仪器,用于对飞机和导弹的预警追踪。  
  当然,鸟类还有许多方面我们还没研究明白,如果搞清楚了将对我们有重大帮助。比如:一种沙锥,是体重只有半斤左右的鹬类小鸟,在日本繁殖后,老鸟带着小鸟要在海上飞行5000公里,中间不休息一直飞到澳大利亚过冬,它用的是什么能源、怎样转化成的力,能消耗能源那么少,飞行的又那么远。天鹅能飞过9000米高空,越过珠穆朗玛峰,它们是怎样适应严重缺氧的高空快速飞翔的。这些奥秘正等着未来的科学家们去解决呢!  
  鸟类的导航能力是惊人的,我们在北京颐和园八方亭进行普通雨燕的环志,连续6年,其中有不少都是以前环志过的,有一只连续4年都重捕过。它们在北京颐和园繁殖,到8月份不远万里飞到非洲东部和南部去过冬,春天5月又准确无误地飞回颐和园,还到原来的亭子。  
  在信天翁巢居的季节里,科学家在太平洋中途岛环礁上捕获了18只成年信天翁,在每只的身上都作上标记和编号,然后用飞机运送到北太平洋,从关岛到华盛顿海岸线上分别于6个地点放飞。18只信天翁中有14只飞回了中途岛的老巢。注意,它们都是坐飞机离开巢的,它用什么方法测出巢在什么方向,什么地方的?  
  鸟类五彩缤纷、艳丽闪光的羽毛,是由色素色和结构色共同形成的,人们能不能织出各种更具特色的衣料。鸟类还有许多复杂的行为都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  
  4.鸟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在300万年前人类产生,就与鸟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吃东西,鸟肉和鸟卵是重要的食物。后来还把鸟驯化、培育成家禽。在7千多年前就把原鸡驯化成了家鸡。家鸭、家鹅、火鸡、家鸽、鸵鸟、雉鸡、石鸡、鹌鹑等野鸟被逐渐驯化成家禽,野生鸟类永远是人类食用动物蛋白质物种的重要基因库。鸟的羽毛是非常好的保温材料,制成羽绒服、羽绒被。鸟类在地球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少的成员。但它们的处境并不好,所以,我们要保护鸟类,减缓灭绝的速度,让更多的鸟类与人类同人类和谐相处、持续发展。  
  三、 我们怎样保护鸟类  
  1. 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保护鸟类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包括鸟在内,任何动物的生存发展都少不了食物的来源、栖息场所和繁殖条件。  
  “北美水禽计划” 在过去的10年耗资15亿美元,为野生动物恢复提供了上百万公顷的栖息地,成功地恢复了大草原的鸭类种群。  
  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对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使某些鸟类失去了必要的取食条件和繁殖场所。因此,这些鸟会减少,甚至在那个地区消失。  
  2. 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以就地保护为主。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有效措施。陕西洋县对朱?的就地保护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由1981年发现时的7只,到现在自然种群已经增长到数百只。  
  野生鸟类在人工驯养繁殖,易地保护情况下,繁殖大量个体,然后放归自然环境,使濒临灭绝的物种恢复种群数量。但很难成功,如美国曾试图人工饲养繁殖旅鸽,没能成功,最后还是灭绝了;日本的朱?在野外只剩4只的情况下,捕捉起来,也试图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恢复种群,也告失败。所以,我们要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鸟类,应该就地保护,恢复和改善原栖息地的环境,再加强其他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原有的鸟类,使它们延缓灭绝的时间。  
  3. 对鸟类的救助  
  一般情况下在自然界遇到伤病的普通的鸟,如果不是特别珍稀、国家重点保护的鸟,就不要管它。因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会有生老病死,而且,生物间有复杂的食物网,每个个体都要进入自然循环中去。弱势个体最终会被自然淘汰,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和营养。  
  1999年冬天,北京在潮白河畔成功地救助了4只濒危物种东方白鹳。那是因为当时当地的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使东方白鹳失去了迁徙时机,又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人为投喂食物。用1个多月时间使它们恢复体质,顺利返回北方的繁殖地。  
  4. 提高保护鸟类的意识,加强保护措施是保护鸟类的重要保障。 加强保护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绿化、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不捕捉野鸟,不吃包括野鸟在内的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保护环境、水、森林、野生动物的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包括鸟类在内的一切生命,是高度文明的表现,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共创人类文明。  
  为了呼吁全民爱鸟,我国每年4月底至5月初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鸟的历史比人类历史还要悠久。现在,全世界约有鸟类8600种。人们之所以爱鸟,不仅是因为鸟能给自然带来无限生机,给人类生活增添无穷乐趣,还因为绝大多数的鸟是益鸟,对维护生态平衡有利。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人类的朋友。如果鸟类在地球上绝迹,不但大自然要失去莺歌燕舞的生机,更重要的是生态将失去平衡,人类将会遭灾。  
  燕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别 名 青条子、蚂蚱鹰  
  学 名 Falco subbuteo  
  英文名 northern hobby  
  隼 科 Falconidae  
  分 布 除海南外,几为全国各地留鸟  
  小型猛禽。全长约30~35厘米。上体暗灰色,杂以黑褐色羽干纹。头顶黑褐色,后颈具一白色颈斑;颏、喉白色;飞羽黑褐色;尾羽淡褐色,具黑褐色横斑。胸、腹部乳黄色而渐带棕黄色,密具淡黑褐色纵斑;嘴蓝灰色,先端转黑。脚黄色。  
  栖息于开阔地带的稀疏林区,飞行迅速。主要捕食昆虫和小型鸟类。5~7月份繁殖,大多占用乌鸦、喜鹊的旧巢。每窝产卵2—4枚,白色,布满砖红色斑点。孵卵期28天,育雏期 28~32天。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