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地方,有位少年,他如我们一般,过着相似的生活。
在少年很小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便教育他:任何事都要努力的去做,总是要坚持不懈,一直往前走,不回头,不留念。
他们不止一次对少年这么说,甚至到了上学的时候,课堂上讲述的也有这些。
或许是年纪尚小,他不懂得。
可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有了自己的想法,看惯了争吵的他,想着,如果没有纷扰该多好。
于是,他有了一个小小的追求,他想快乐,他想做一个快乐的人。
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可是这虽是一个小小的追求,却很难实现。
后来,他在课堂中学到了一个词“知足常乐”。他开始有了方向,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或大或小,都让他感到满足。
因此他觉得“知足常乐”,甚好。
可后来,老师在课堂中说了我们不能容易满足,知足常乐这样的想法是消极的,我们不能采取。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一直走下去,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最好,精益求精,才能让我们有走下去的动力。
他不信,他不敢相信自己所追求的就这样被老师否认了,他不明白知足常乐为何是消极的想法,他所想的知足常乐,并不是知足后便停下了脚步,不再走下去了。
他认为,知足常乐与精益求精是不矛盾的,并不冲突。可是他们好像不那么认为。从古至今,似乎总是少数服从多数。
他只能表面上认同老师说的,可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他第一次如此的任性,第一次反驳了别人,于是这是第一步。
他想到了父母小时候教育他的话,他曾努力过做父母所说的人。可是他放弃了。那样的人不适合他。
他就是他,为什么要做别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