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中有不同1400字

2024-11-0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曾去过两个国家,一个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另一个便是与中国上海只相隔两个小时航程的日本。如果说去澳洲是为了看景,看那里的大海和草场;那么这次随团去日本,便是以一个小使者的身份去感受这个毗邻岛国的文化。 

它的传统与中国的传统是相似的,更确切地说,中国的历史孕育了日本的许多曾经。日文中有一半是汉字,所以当我乘车行在高速公路上时,看见的都是打着中国字的号牌,竟常常不觉得身在日本。日本的许多建筑都透着中国旧时王朝的影子,它的寺庙也与中国的庙宇大相径庭。在京都里转悠的时候,也能看到许多小巷,小胡同,街边布满木制的小屋舍。乍一看,只当是中国乌镇之类的小镇子。导游说,在东方,日本与中国是最相似的两个国度,日本人也与中国人长得最像。许多历史学家相信,如今的日本人是当年中国人与日本本土人联姻之后的子孙。在西方人眼中,日本和中国都显得含蓄,内敛而重视传统。毫不夸张的说,在极久远的过去,中国与日本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化根脉。 

同样的根脉向上生长,便会在自然的演变里分出枝杈。在当今日本的文化肌理里,我们能窥见许多的不同。或许是受着武士道精神的感染,日本人很看重“规矩”这个词。武士道,道即是一种制度,一种大众准则。日本与中国一样,是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国家,城市里的建筑拥挤,寸土寸金。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密集的环境里,社会是极有秩序的,因为很少有人违反规则,运转的效率就能相当的高。 

只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发生在十字路口。在日本,所有汽车等红灯时都会自觉地保持车间1。5米的距离,绝不会尝试高难度的动作,把车头贴在前面车的尾巴上。在中国其实也是有保持车距的规定的,但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够遵守。另一个例子发生在电梯上,我是指那种开放式的电梯。所有日本人乘这种电梯时都会自觉地站在左侧,留出右边的过道让赶路的人通行。在我们的国家的自行车道也有类似的情形,直行是红灯时,右转是可行的,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让出右侧过道的习惯,这就避免不了时有发生的拥堵和小摩擦了。这事儿会很奇怪,在中国不是没有这样那样的规矩,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总是走了样。中国人很重面子,很看重场面上的事,但细节之处却常常带着极深的中庸的思想,总觉得小事没关系,得过且过。

中肯地说,日本人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好。 现在恐怕有人要站出来指责我的不是了,你瞧瞧,你瞧瞧,出了趟国就忘了本。这点我明白,网络上把日本贬得一文不值的帖子也看过不在少数。我们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感情是复杂的,虽然一衣带水,却总隔着条无法抹杀的鸿沟。我说日本的好,从没有刻意要去赞扬某个民族,而是觉得有些事情,我们真的能做得更好,能做得比日本人更好。 无论是群情激愤,把日本贬的一文不值,还是崇洋媚外,把自己的民族踩在脚跟,这两种行为都是极不理性的。

我其实也是一个容易意气用事的人,如今只是在努力追寻着一种更加健康的姿态。如果我们真正地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便不会蒙住自己的双眼,而是看清自己的路。当我们变得客观一些,便能够不仅闻到花草的芬芳,也拥有了揭露不足的勇气,或许这才是我们该承担的作为大国主人的责任。 有很多事从不会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过分的赞扬不一定是爱,有些人的话虽然不留情面,却正是他对这个民族仍存信念的象征。鲁迅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日本留学归来,看到了中国的劣根。对于那时的中国,他选择用标枪相对,把锋利的刺扎入民族的心窝,要把社会惊醒。这是残忍吗?殊不知他在举起标枪的一刻心也会针扎似的痛! 

无论怎样,我们对当今的中国充满着信心。 无论如何,走出去,是为了回来。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