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1100字

2024-06-1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德国将军毛奇指挥作战,请他的参谋团为他准备两军对垒时的作战方案。参谋团于是为他提供了几份不同的方案并粗略地描述了第一、二、三方案如何如何。毛奇将军方案听还没听完,看还没看一眼,便推开前三个方案直接否掉了,说:“我要听第四个方案。”为什么呢?因为前三个方案你想得到敌人也想得到。战争讲究的不单是知己知彼,还讲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敌人看不到想不着的地方,战胜敌人。

同一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许多不同的启示,从上面的故事时,我们可以借此来谈谈写作文的问题。众所周知,如今写作文讲究要有创新精神。要创新,自然就得跳出“前三方案”去寻找别人想不到的“第四方案”。前几年写作文流行“大文人组合”屈原苏轼兼李白,几乎人人都能信手拿他们来炮制一篇煽情的作文。可惜几年下来香饽饽变成酸馒头,“大文人组合”式的作文已滥觞到几近人神共恶心的境地。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如果有学生绕开“老三段”,写写李林甫贾似道和珅,想必他的作文是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并给出高分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找出了新的典型,自然而然地他就扛起了“创新作文”的新旗帜。

我们不妨来举例详加分析分析。以“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为例,当我们看到这样的题目时,如果没有被唬住,稍微一“嚼”是可以将看似难写的作文消化为我们熟悉的题目。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举例说说张良在圯上受书后如何从一个冲动的蛮夫蜕变成一个沉着多谋的智士;再讲讲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的故事;最好再写一个国外的例子,像意大利画家提香为什么能在一个拙劣画家毁掉的画布上画出杰作。最后所有的原因自然是归结于一个中心点:这些人之所以成功或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是多么努力的打拼,为自己他日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当然,我们还可以把题目转化为更加容易的“细节决定成败”,谈一谈一颗螺丝钉是如何要了几位伟大的宇航员的生命(当然这故事如今“俗”了点);或者我们可以讲讲丘吉尔之所以能赢得那么多人心是因为他十分注重在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处“做文章”:他的信在由秘书代为写好后总在后面亲笔写一行字,使人感受到了日理万机的首相对他是多少关心,从而更加忠心地支持他的工作。再者我们也可以说说温家宝总理在做错了事后能主动亲笔写信向民众道歉,使我们感受到了总理的亲切,与那些做错了事还死不承认的“领导”形成鲜明对比————总理之赢得民心,亦是在别人看不到的细节之处取胜!

篇幅有限,“第三个方案”我就不多举例啦,有兴趣的朋友您可自己试一试。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以上的例子虽说能很好地转化作文,达到切题的效果,但终究属于“前三方案”之内,估计是不会得到多大好评的。

那么跳出“前三方案”具有创新精神的第四方案在哪呢?您若在此我诚心诚意地发问了,对不起,我是不会大发慈悲地告诉你的,因为关于“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的作文我已经写好了。嘿嘿,您自己领悟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