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是什么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题记
依稀梦中,远古先人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在田间河边辛勤劳作。从《诗经》中一路走来,我听到无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吟唱着不一样的诗篇,抑扬顿挫、断金切玉,每个字都那么妥贴,那语言仿佛活了起来,如梦瑶般轻轻吟唱着中华名族的风骨和气度。是的,从来未将汉字看成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死物,从未将汉语看成简单的交流工具。从来我都是将它放在高高的神坛,当做祖先千百年传诵下来的民族瑰宝顶礼膜拜。在我眼中,母语如江,流淌着先祖的谆谆教导和万般叮咛。
让我们重拾古人的经典吧!“有匪君子,如切如蹉,如琢如磨……”。《诗经》中,我知道中国人众口传承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中,我们知道几百年前的范仲淹就有了如此的境界,可想而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李清照的深情歌颂中,我明白中国人是怎样敬重豪爽大气的英雄。雄浑壮阔、气度雍容,简简单单的汉语告诉我们的竟是如此宽广的胸襟,给我们的竟是如此深刻的道理,教我们如何不深深热爱自己的母语?现今,在全国上下,都在流行英语,大学生必修科目是英语,汉语被漠视,众多公共场所、标识牌上使用的竟也是英语!
触目惊心,我们的母语竟被漠视至如此田地。如今,为何我们不能将我们的母语深深的尊敬、刻骨的铭记。我依旧喜欢方方正正的方块字,依旧喜欢音韵和谐的汉字,因为那是我们的母语,是深深执根于民族土地中的我的母语。让我们运用语言所赋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我爱自己的母语,这如梦如曲如诗如江的母语,这在龙的传人的唇舌之间的辗转的中国话,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汉语是我们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也可以很精彩、很婉约,可以传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感慨,这是多么优秀的外文译制品都无法达到的深度与高度。
因为汉语承载中华民族的魂,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祖辈经过泛黄的历史所赋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甸甸的文化使命,母语就像奔腾澎湃的江,气势是那么的凶猛,可以压倒一切,它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母语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与生俱来就向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不要让昔日繁盛的古国衰落的故事重演。要让这条大江的水越流越盛,永不停息,这庄重的承诺是我们一生所肩负的重任,守住母语这一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汉语——这传承千年的江。朋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维护这滚滚江水,江中的每一簇浪花都是精深文化中的一个音符,是传承千年的民族瑰宝。母语如江,请聆听波涛中的絮语,因为那是灵魂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