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这句话里的合群是与独立相对的。因此,人类的合群性从反面来看,就是对独立的反抗。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孤独的体验,都有孤独的时候。如高考落榜时,在情感上受挫时,客居异乡时,被人冷落时……可以说,孤独是人生长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内心情感,古今中外,凡人伟人莫不如此。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称自己是“爱好孤独的人”,“在孤独中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从自身中寻求慰藉、希冀和安宁。”马克思也品尝过孤独的滋味,他告诉燕妮:“因为我孤独,因为我难过,我经常在心里和你交谈。”
这种“孤独”不同于人们孤身置于山林、旷野、暗夜之中所感受到的“孤零”,确切地说,那是一种恐怖,是心灵与外界隔绝的孤立无援。孤独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精神本能与生命本能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一方面,人们与周围社会不断发生联系,为了生存与发展产生各种要求与欲望。而另一方面,物质世界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与欲望,人们就会产生失落感、孤独感,因此,孤独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或早或迟,或多或少体验到孤独的滋味,那我们应怎样坦然地面对它,并战胜它呢?
首先,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人的心灵便不再脆弱。在强大精神力量的引导下,孤独会被事业、工作等冲淡。后期印象派的代表,荷兰画家梵高就是借用艺术宣泄他那无以名状的孤独感,用创作的激情来填充一颗孤寂的心灵,创作出一幅幅旷世独立的绘画作品;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含冤入狱后才安心从事创作;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也是在孤独的狱中写出了不朽的《堂?吉诃德》。难怪歌德感叹:“文学是孤独的儿子。”所以说,学会在孤独中生活,有时也是事业成功的需要。
其次,要学会在孤独中积极思考、反省自我。在孤独中,人们减少了交往带来的困扰,获得更多的时间剖析自己,检视自己的灵魂,回顾总结以往,思考设计未来。在恬然的寂静中,人们会加深对生活的理想,更加珍爱生活中美好的人物,这时,人的内心不会是很“孤独”,而是很“充实”。
还有,要学会在孤独中与别人相处。内心的孤独并不就是独来独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渴望被理解和被爱的感情。事实上,“没有一个人能比孤寂的人更需要伴侣”。因而孤独的人应敞开心扉,与人友好交往,珍惜彼此间的友谊与真诚,在心灵的交流、感情的共鸣中减少孤独的苦涩。
总之,孤独并不可怕,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就能转化孤独,从中受益。所以,当孤独来到的时候,亲爱的朋友们,投身予事业吧,生命的意义在于事业上的升华,事业上的成功不仅抚慰着孤独的心灵,还能带来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拥抱友谊吧,友谊的温暖能鼓舞人们同艰难困苦作斗争,还能熔化孤独的“冰山”。
战胜孤独,你会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