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是精神10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就是为纪念我国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所写的——有的人。鲁迅先生之所以令这么多人爱戴,那是因为他热爱民众、关心民众,就是因为他的精神。

说到精神,最“厉害”的那可就要数红军的精神,那宁死不屈、奋不顾身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再现了,也不可能再现了。那么,去哪儿感受这些呢?对了!那就是书了!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有许多写革命先辈们英勇事迹的书籍,如:“《红岩》、《永远的丰碑》等。因为我热爱红领巾、热爱鲁迅的精神,所以我也就爱上了这些红色经典书籍,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红领巾,也爱那些红色经典书籍,因为看过红书以后书中的人物的精神、的毅力大大的激发了我,令我感到了他们的伟大,为国家拼搏所付出的努力,就如:《永远的丰碑》中的赵一曼烈士所受得刑法,惨不忍睹,什么:老虎凳啊、电击呀、灌辣椒汤啊等等、等等。但是这些并没有使她屈服,她宁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泄露半点机密,时刻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她那宁死不屈的精神,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不会忘记她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虽然像她这样的事迹是不会再发生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中了,可是在生活中这样的精神还是存在的。就像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武警官兵、医务人员们,他们奋力战斗在生命战争的第一线,奋不顾身,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他们也是时刻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利益丢在一边,奋力抢救灾区人民,在多少次的余震中,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抢救了多少人民,从死神的手中拉回了多少条生命。不管而自己受了多少伤,不管肚子多么饿了,也还要去抢救别人。不耽误一分一秒、只为多救一个人。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别人的生命,这种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会继续发扬光大会变得更美、更加灿烂。

看过了那些红书以后,我明白了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一股爱国之情涌上我的心头,虽然我不像那些英雄一样的伟大,可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不用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用好好学习,学好本领,等有能力的时候再去慢慢的报效祖国,再去干那些大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慢慢积少成多,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才能真正的学到、体会到他们的精神与毅力,才能让这精神继续活着。“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就是因为人们爱戴他,爱戴这种精神,所以,这种精神永远活着,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