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清我心1600字

2024-06-0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读书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的事啊!遨游在书的海洋里真是一种无尽的享受。

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就特意为我买了许多带有精美图画的故事书。那时候,我看到书就像饥恶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有空就会捧起我心爱的故事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不过,我一般只看那些插图,因为我脑海里的“字库”储存量毕竟还是有限的。尽管如此,书的油墨香味也让我陶醉了。

后来,我上了小学,每天都和书打交道。渐渐地,一个个陌生的朋友——“汉字”,在我的脑子里扎了根,我能够阅读了,那时,我的心甭提有多激动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一天天长大,居然能看懂一本书了。书渐渐融入了我的生活,我成了一个更具意义的“小书虫”。每当我得到一本好书时,便又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甚至达到废寝忘食,走火入魔的地步。

我爱读书,因为书使我收益匪浅。多读些历史书,我谈到国家历史,会头头是道;多读些小说、散文,写作的时候,用起好词好句就会得心应手;多读些哲理方面的书,可以从中了解生活的真谛,让我更加清明。读书益处多多,我怎能不痴迷呢?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红楼梦》。

《红楼梦》原来叫《石头记》。这本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庭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那个王熙凤,以善弄权术为乐事。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其心胸之险恶,让人触目惊心,唏嘘不已。王熙凤最终不免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实在是贻笑大方了。《红楼梦》中还有几个颇具叛逆性格的人物:贾宝玉、林黛玉、晴雯,倒使人有些欣赏。贾府中两位男子醉生梦死,沉湎于声色犬马的贾赦、贾琏,实在是属于庸碌之辈。“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令人掩卷难忘。

《红楼梦》这部恢弘之作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剧。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对女人特别残酷,压迫父女的根本上是制度,不是男性。但在那样的制度下,恐怕没有一个男性不是夫权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没有一个男性不是自以为高出父女一筹,把妇女视为花鸟、玩物和工具。这样的特殊而复杂的背景,使得妇女解放的对象不是男子,但妇女解放的每一步,无可避免地要同男子这种贱视妇女的态度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几千年来黑沉沉的囚禁和虐杀女性的牢狱中,竟然第一次听到“我见了女儿便清爽,我见了男子便浊臭逼人”这样的呼声。如果出自女儿之口,例如林黛玉就说:“什么臭男人!”这当然也不使人另眼相看。然而现今是出自男子之口,他不但不以“男子汉大丈夫”在女性面前自骄,且也不以“通灵宝石”的化身自骄,而是由衷地自惭形秽,自称“烛玉”,想想看,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又何尝不可!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作宝玉的妻子,这是个大问题。悲剧产生于选择的不一致性上。宝玉越来越觉得黛玉是唯一的知己,而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却越来越发现宝钗符合贤惠儿媳的标准,黛玉的性格气质却隐隐含有某种叛逆性;宝钗能把对宝玉的爱控制在礼法的范围之内,黛玉却往往做出了执着的表露。悲剧尤其产生于两个选择的的权威性的大相悬殊:爱不爱谁,宝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作妻子,宝玉自己是一点权利也没有的,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于是,悲剧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环绕他们三人的还有一大群少女少妇。青春守寡的是史湘云、李纨,出嫁一年就被丈夫折磨死了的是贾迎春,远嫁的是贾探春,悲观绝望的是贾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钏儿,含冤而死的是秦可卿个鸳鸯,撞壁而死的是司棋,斥逐羞忿而死的是晴雯,被强盗抢去的是妙玉……她们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注定过不上好日子的人物。

但是,她们身上,细微之处都点点滴滴表现了人性的至善和人性的光辉。《红楼梦》之悲剧作品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形是美的,而且心灵更是纯洁的。

《红楼梦》昭示了一个道理:黑暗冷酷的封建社会必将走向崩溃,新时代的曙光必将洒向大地。这道理,激动着许多人,包括爱书的我。

《红楼梦》让我的精神得以成长。

……

是呀,清香飘逸的书,给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陶冶了我的情操,她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把我带到一个广阔无垠的天地间遨游,我心存感恩!

朋友,去读书吧,它将带你进入一个理想的世界。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