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国900字

2024-06-0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书·国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散尽一世的浮华。  
  ——题记  
  当我的脑中现出中国这两个义正言辞的文字时,我就把它与书连在了一起。古往今人,历史淡泊涌现多少读书人,或许无论今天还是古代,一些人读书不过是追求名利,书不过是他们的敲门砖、垫脚石,敲开了,书也就没有用了。但也不能小看书,纵观古今,涌现多少文人志士,曾有几个“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却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流淌的汩罗江下,沉浸着“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的屈原;“夫好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竹乐之,财物乱之”如此黑暗之社会,哪能使得人之苟活!我听到了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这是忧国忧民的呐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梦想,收回目光,我听到一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感叹:“寄意寒星荃不查,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茫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鲁迅先生以笔救国的梦想,他彷徨的语言最终激起了国家的信心!我又想起了徐本禹,那个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朴实无华的笑容仿佛也是一种爱国的信心。  
  书,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一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粜”激起多少人对书的热情,对他们来说,书不过是垫脚石罢了。但在那些不畏达官显贵的爱国人士身上,书却引领着他们,仿佛黑夜中前行的一盏明灯。在古代,竹杖芒鞋,不求名利,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高力士脱靴的李白,“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的苏轼,用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感“人生到处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的苏东坡,独守桃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们做到了!他们,是从政治的窄门里走出的人,黑暗的官场,怎能容得下他们。只谈08年,雪灾、汶川地震,中国人从13亿的团结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也该读书,或许也应该珍惜坐在课堂里的机会,我们读书,不能只追求名利、荣誉,我们应该爱国,如若只追求名利、荣誉,正如苏东坡所说:“后追求蝇头微利,蜗角虚名”,纵观五千年历史,书一直是历史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千年的历史,吹开了《史记》发黄的纸页。  
  循着历史的脚步,我抬头仰望星空,梦想与现实所交接,让我们用凌云壮志,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吧!  
  ——后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