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年龄,知道自己要努力,知道父母为何唠叨,一路慢慢探索着前行,拥有了一丁点自由,有压力却不再抱怨。
不过,我站在青春的起点之上的14岁,更渴望阅读。
以前做过一份手抄报,名字起为“让喧嚣落地”,那是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很美,有一种意境。但是,当时自己并不懂其中真正的内涵。
10岁时,我爱看一本台湾女作家陈子衿的书,《不理会太阳的向日葵》。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从小罹患了两个重大癌症,六岁失去父亲。每天只有母亲陪伴她生活在刀光血影之中。化疗与吃药甚至做手术,是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以前读这本书,觉得作者好可怜。这样的生活简直让我不可想象。也不了解,作者一天一天看着旁边病床上的人一个个离开人世,她的内心是如何劝说自己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
不久前,一次偶尔地翻开了这本书。我还是那么喜欢,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但是,我的意见却发生了变化。
我现在更敬佩的是作者的乐观。这是我从前不曾去理解过的。她在化疗时很“不乖”,拿着两张重大病历卡问医生:“医生,我的两张重大病历卡可以兑换什么奖品啊?”还有一次大手术之后,她在网上找了一张台湾地图,对照着自己的肚皮说:“我的切痕以后可以当旅游地图用啦!”
14岁,再次翻阅一本读过的书籍,我的情感发生了转变。我不再为作者的人生灰暗一面而黯然神伤,更欣赏的是作者对生命的乐观。她与网友分享医院里的“乐事”,拄着拐杖去别的病房里安慰病人,言传身教。这些,表现出来的是作者无比的乐观。作者的生命中只有二十多年的光阴,她的一生都属于青春。她的青春满是痛楚、满是折磨。但是,她的青春有比别人更多的欢声笑语,她自己的乐观和别人对她的鼓励。她青春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积极的笑容,她在夜里用微笑等待明天的朝阳升起,用微笑在朝阳升起的时刻迎接新的一天。她的青春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为她的青春在磨砺中得到了成长,学会了乐观,懂得了珍惜。
让喧嚣落地。我们需要一个空间独处,于独处空间里读书。偶尔翻阅一本曾经读过的书,你会有与当初不一样的体会。这种体会是属于青春的。我们阅读别人的青春来感悟自己的青春,借阅别人的青春经验丰富自己的青春经历。
我渴望阅读,在这样的年纪。也因为这样的年纪,阅读给了我更多关于这个年纪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