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零天涯,词韵宋朝1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中国的诗人愉快的写出第一杯茶,第二杯茶,第三杯茶的味道。几 亿人过着光辉灿烂的生活,关于宋朝,韦尔斯的《世界史纲》这么说的。  
    当时就心有疑惑,觉得匪夷所思。外国人的视角就是不一样,何至于此?究竟有没有搞错?对我来说,宋朝是和宋词相连在一起的。宋词是宋朝的一个重要景观,重要标志,那个不那么明亮的的朝代被宋词闪闪发光的词句照亮的,是宋词使我对它投去最初的一瞥。在我看来,没有宋词的朝代,一如没有星星的夜空。  
    听人们常说,“如果可能,最想去的朝代是宋朝,”我心亦同。  
    说起宋朝,就离不开《水浒》  
    《水浒》有着莫大的魅力。虽然我始终对宋江这个人物大摇其头——并非毛泽东的“好就好在投降“的断语至今仍在发生影响。据实而论,宋江也决非《水浒》中光芒司射的人物,文又文不得,武又武不得,总织乏善可陈。魅力来自“日常生活”,宋朝的街道,寺院,庄园,城市,渔村,节气,风俗,以及性格鲜明的好汉们。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活着。而英雄末路,又令人黯然神伤。  
    再说宋词。  
    我感觉,宋初,词还是有些热力的,越往后,他的意境越凄冷,繁杂。  
    曾谈到很想研读历代诗词,从中触摸体味古代诗人词人们隐秘的心绪。中国的文学作品确实无史之史,什么朝代,什么人发出什么样的感怀,这里面很可能就蕴藏了关于那个朝代的历史。  
    宋词中悬浮着诗意。即使豪放如苏东坡,辛弃疾,不也喟然长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无奈空叹,“凭谁问”。还有王安石“人生失意无南北”,陆游“心在天山,身在沧州”,岳飞的“怒发冲冠”就更不用说了。  
    欧阳修说过,国家盛衰之理,非由天命,实由人事。  
    宋朝是一个使人生出许多感喟,投去复杂一弊的朝代。文艺复兴,却又积弱;优雅;却又?废。  
    与之相对应,北宋文学就是在人才最盛的庆历到元丰年代,也没有像西汉赋家或盛唐诗人所表现出的开阔恢宏的气象。即使素称豪放派代表的苏轼,“大江东去”真的“豪放”吗?那后半阙的“吟罢低眉无写处”的黯然神伤和无力感,难道没有使你愀然动容?  
    苏轼的忧伤是时代的忧伤。  
    独爱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追悼妻子,生命中如此重要之人,本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哪知连手指还没多碰几下就已隔了生死。那种哀痛,那种思念,那种无奈,该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吧。  
    公元1082年,七月之一夜。  
    那是个有月光的夜晚,江面翠银般波光粼粼,一叶扁舟在光电之中随意飘荡徐行。  
    有萧声自江上响起,如泣如诉,如愿如慕。吹箫者是个悲观主义者,不太开心,对存在的意义发生怀疑,看不到前途的光明。于是,苏轼说了“山间明月”,“江上秋风”等等许多话,开导江上吹萧人。  
文学史说苏轼出入儒,佛,道三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一种随院自娱,恬谈寡欲,旷达潇洒的性格,人生的豁达使他在艰难的处境中清静无为,超然物外。而不像李白,杜甫,屈原,都经受不起现实,于是失意,愁苦以至潦倒。  
    其实世上真不知有多少“江上吹箫者”!经过苏轼一番耐心的开导,对方终于幡然醒悟,于是两人重新饮酒,乐甚,醉得一塌糊涂,然后酣然大睡,直至天明。  
    所以。人生不仅是一种际遇,也是对际遇的一种看法,一种心情。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那么,还是生活在世俗的滚滚红尘中吧。只是——要像苏轼那样豁达。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