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又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80年参加高考上了一所民族师范的录取分数线。尽管才是一个中专生,但是,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能上一个中专,也算是糠箩筐跳进米箩筐,吃上“皇粮”了。说得好听点就是“鲤鱼跳‘龙’(农)门”了。最被村里父老乡亲看重的是,从此出了一个先生。
能被叫上先生是一种荣幸。如果是女人、孩子这么称呼你就有一种揶揄的味道,有幸福感的原因是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村子里声望高的伯伯、村里的大小村干部这么称呼你,可想而知了,他们一贯严肃,名望高,金口玉言一般,因此,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被分在另一个小村教书,父母年事已高,又我这么一个独子,我遵从了“父母在不远游”清规。每当周末,我就得赶快回家,家里承包了土地,村干部也特地给我留了一份,这是村里对我这个先生的“赏赐”。
到了农忙季节,等我走了十五六里的山路回到家中,左邻右舍的叔叔伯伯婶婶姑姑哥哥姐姐,早把我家的稻田插上了绿油油的一片。
村干部和乡亲,还有我的父母谆谆嘱咐我,安心工作,家里的事有他们做主,眼眶顿时潮湿起来。
因为年轻,精力旺盛,那些比我小不了两岁的学生非常喜欢我这个小老师。放学后,一个个背着柴刀,扛着茅芊,走上山坡,拾柴火。早晨,我便带着班上的学生在山路上晨跑。六月份县举行运动会上,我班学生“山猴子在”、“六家子”竟然获得径赛的前三名。我第一次干出可喜的成绩,在小村里引起不小的震动。我把那所简易小学的墙壁开发出来,办了学习园地,竟然有村民农闲时,静静地欣赏,还大声地读出来,虽然读得断断续续,在我听来,像喝了蜂蜜般甜在心里。
有时候,也去大队干部家汇报工作,干部们一个个非留下吃饭喝酒不可。
走上工作没几年就经历了不少的文化进修,政治中心工作。
业务上,教育局下文小学教师需要完成拿下“双基”过关证(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教法合格证、普通话过级证、“三笔字”合格证,而我,因为从正规师范学校毕业,这些证件全免考。中心校领导还请我担任这些培训的辅导老师,初出茅庐的我,在一大群高龄教师面前做起先生来了,脸红脖子粗的,只担心自己不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这才知道,整个学区里代课民办教师占去了百分之七十,另百分之三十的公办教师中又多是文革中被迫害过的臭老九们——年纪早就一大把了。
幸福着,快乐着,也奉献着,我生活充实,闲暇时就手捧书本杂志,到另一个世界中忘我地吞噬。
作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想完成自己的婚事,是相当困难的。何况父母迈进花甲,外出打工风起,能有志同道合的姑娘太少。谁不向往城市生活啊,谁不追求物质的富有啊。在我被婚姻搅浑头脑的日子里,有一个女孩悄悄地关注着我,她就是那个村干部的千金——被誉为“村花”的姑娘。
这段时间,因为工作与家务的沉重,因为单位的需要,我先后辗转过六个村小学,担任过小学各科的教学工作,从事过一人一校的复式班教学,作为这样贫穷湘西,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晚上还得参加村里的扫盲教学,参加组建村小学前教育工作,也参加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工作。
也许是努力与付出的结果,九十年代我委任为中心校的中层领导。从此参加过不少的学习与培训,参加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我终于意识到多年来,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而已,比起从前是私塾来说,我不过是新时代的私塾先生了。
教师是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的,不断地提升自己,我应该摆脱“匠”的阴影,应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变。“学习的革命”一书,是这个时期影响我最深的教育专著了。这一时期,我不断地吸收教育教学专家的书籍,决心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并且用这种理念教育学生,激励学生。不少学生考上了大学,进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高等学府,不少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再一次感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光荣与幸福。魏书生先生的的教育理念鼓励我,鞭策我。
有时,静下心来,有触及到自己生活中很多的无奈。一些下海的同事成了当地的富翁,部分成绩平平的学生成了老板工头,甚至经理董事一类的红人,我又一次反思起来:知识怎么了?教育怎么了?世界怎么了?
如今,父母早已离我们而去,孩子也参加高考。我最大的遗憾是孩子竟然不愿填报他父母这个光荣的职业,他选择了医学院校。工作三十年,经历过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然而最让我满足的是被一句话所感动,那是一个名教授所做的论断,他是这么认定教师职业的:有三种人,能保持一个国家不变色,使社会治安稳定,它们是教师、医生和记者。我不知道教授是怎样界定的,但是,我想他有他看法和道理。教师作为国家稳定的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
上周,校长说,为了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工资要重新洗牌,打乱,像我,年龄已高,某些方面,缺少年轻教师的工作朝气了,就别与青年教师争抢工资级别了。
俗话说,医生越老越吃香,教师越老越讨人嫌弃。尽管我自认为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不断成熟,比起三十年前那个青涩的年轻人,得心应手多了,可是我与学生们之间有一种无形的代沟,他们回报我的是敬佩,爱戴。一个教师,需要一点精神依托的,应该被社会所尊敬。三十年来,作为教师,我读懂了,虽然自己有些清高,但是教师是默默奉献的代名词,是不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闲适时,读读名家的论著,从中体念教师职业的乐趣,或是上网看看同行们的博客,回味从教一生中的得失,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眼前仿佛看到鲜花在开放,感受阳光的温暖,今生无悔,来世还做先生的念头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