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费翔以一首《故乡的云》打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现在我对这首歌仍然情有独钟。故乡有呼唤,时刻让我不能释怀。
2005年的这个时候,我和许多同学一样,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同班的同学有的去了上海、深圳那些令同龄人梦寐以求的大城市,有的考研成功获得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我也准备与黄冈当地的一所重点中学签约,以便借助大学母校黄冈师范学院良好的学习条件继续考研。我的考研成绩虽然总分很高,但外语差2分没有过线,觉得很不甘心。好强的我执著地认为只有读研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4月5号,湖北省首批资教老师的四位代表在黄冈师范学院的巡回演讲报告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想起了自己中学的母校,那里的孩子比这些资教的老师教的学生更渴求知识,更需要爱的阳光,我被这些资教老师的事迹深深的感动,重新思索着自己青春的坐标。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可我相信,行动,可以催化力量;行动,可以创造奇迹,于是我选择回到家乡乡村初中母校。然而,令我始料不及的是,来到资教学校-中学的母校的第二天晚上,宿舍的蜈蚣就将我的脚刺得鲜血直流。擦干眼泪,咬紧牙关,一晚上的疼痛难熬,我想了许多,如果就此放弃,这么多年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虽有大学42天的实习经验,四年的家教经历,作为资教老师的我不敢有半点松懈。为了那个“三年经历,终身财富”的期盼,做一个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农村教师,我坚持观摩资深教师的课堂,认真揣摩教材的内涵,用心打磨每个教学环节。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每堂课之前,都把教学设计反复琢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乡村教学工作,既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事业。“三年经历,终身财富”,这就需要我们资教生在教学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把自己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校长通知我带三(1)班的化学和一(4)班的数学。在那个相对清爽的秋夜,我给他们上第一节课。我讲述了自己从这里走出大山曲折的求学经历,吟诵了自己参加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失败后写的一篇心得《竭尽全力》,也许是文章朴实的字句打动了他们,或是某种心灵的契合,他们听得很入神,并且不约而同的为我鼓掌。我当时的惊讶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意识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知识。
爱在细微处,润物细无声。我坚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一心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催化剂”,使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今年春节开学第三天,当邮递员把一张三百元的汇款单送到我手中时,我很是惊讶。我犹疑起来,脑海中不断浮现着他的种种表现:那是四年前的事,他在和语文老师纠缠的过程中身上带了一把刀,他想给语文老师一点颜色看看,想让心灵的创伤在语文老师身上得以补偿。上学期期末考试,班上的成绩很不乐观,语文老师在课间无意识说了一句让学习相对落后脆弱的他很是坐力不安,一脸忧伤的他,就在课间操来到办公室找语文老师,让他解释为什么。由于语气较重,语文老师感觉不好解释什么,就叫他先去教室,我注意到他好像很倔强。为了避免这尴尬的场面,我叫他帮我到实验室去拿实验器材。他低着头说:“第三节课不是化学课”,我很是吃惊的解释说:“先得准备器材”。他僵了一会儿还是很不高兴往实验去,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他一直压抑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我很是感谢他克制的努力。
在清理实验器材的过程中,那些操作要领演示我要他动手做,显然有些漫不经心但他都默默的去做。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心情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后来,我发现他课堂上积极听课,打破了不回答问题的习惯,每次测验化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避免办公室的尴尬,利用中午的空隙我给他补其它落后的科目。在班上他最听我的话,或许我是姐姐型的老师。我常利用星期五的最后一节晚自习,在教室找班上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对我的要求,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给他们及时的帮助与鼓励(这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到了初三,学习好的同学时而不时有机会总是被避开教室与老师交流,我从学习相对后进的学生眼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冬季运动会,作为记时员的我为每位运动员特别是后进的运动员加油。在男子甲组1500m预决赛中,我注意到谈森林一路领先,跑完了两圈就落在最后,班上拉拉队为他加油,他好像根本就没听到。他甚至停下来,一步步的在跑道上走,班上的同学甚至在他的名子后使劲的为他加油,他不为所动。我从班上同学的叹息声中感觉他放弃了希望。我跟上去在他跑道边与他并排慢慢地跑,他好像很是吃惊,开始慢慢地跑。我什么都没说,跑步的速度慢慢加快(在资教生活中我坚持晨跑),助跑了两圈后,他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越跑越快,一路不断超越,夺得了轰动校园的第一名,他竟满脸泪花,不知是为了同学,还是为了他自己。从这以后,他学习的劲头又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开始“我不会”到“我要学”,坐在四组倒数第一排的他中考成绩由于多种原因考了499分(县一中划线508)。
在运动会的自由晚自习,我把两个班合二为一,举办了一个小型晚会,在晚会上,班与班的同学勇于挑战,乐于挑战,敢于挑战互相感染,我们之间的友谊更深了。学生们好像知道我晨跑后还有坚持学习英语的习惯,他们对学习英语有了态度上的认识,学习英语的劲头更浓了,好像要跟我比试比试。现在他实现了梦想走进了我大学的母校,原来那三百元是中考时我借给他的报名费用,没想到四年了他还是邮寄给我了,脑海中不断浮现着他的种种表现:他家庭困难,总是最后一个上缴书本费,可他自信、阳光,学习、活动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他特讲义气,不允许班里的小胖欺负女同学;他心有集体,每次大扫除都冲在最前面……
其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曾让我动摇过。当初,对于我的选择哥哥和姐姐都很不理解,哥哥说,别人都是从山里走向山外,而你读了大学却仍然要回到这个穷地方。我们这么辛苦供你读书,就是为你将来能到条件好的地方去工作。哥哥由于我的学费跟女友闹分手还在我操心,我无言以对。在福州大学读研的同班好友对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描述不时勾起我对考研的向往。高中的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月薪拿到4500元。过年回来到学校里看我,回上海就为我联系了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一次又一次地催我离去。
可是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我带着对那些孩子们纯朴而真挚的爱,做着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也赢得了孩子们及其亲人的敬佩与爱戴。元旦时,孩子们自己动手给我制作贺卡。让我收获了一份又一份的感动。学习委员方莹同学写到:“老师,您的各个方面真的让我们每个同学都佩服,为有您这样的老师而感到自豪。现在其他班的同学都在感叹要是在我们班多好,有些家长甚至想把他们的孩子转到我们班上来……。姐姐,自从你来教我们,我就看到了未来。我本来是想放弃的,但是你的言行打动了我,所以现在我在努力地学习,以你为目标,希望长大后象你一样……。”学生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对老师最真挚的谢意,在他们心里,我带来的不仅是渴求的知识,还有眺望大山外面世界的力量和勇气!
山里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感激。谈森林的奶奶给我送来了积攒了一段时间的六个鸡蛋,对我说不尽的谢意。后来,我把抵挡不住老奶奶深情厚意的六个鸡蛋炒菜送给班上住读的学生。对我的选择很不解的母亲,在村里周末返校学生的引领下,走八、九里山路,默默地把自家种的蔬菜放在我宿舍的门口。看着这些东西,眼睛都润湿了,是幸福,更是感动!
省教育厅对我们资教生的理解与扶持,关怀备至,在下面我们不时收到邮寄的《资教通讯》,还有《师德论坛文萃》。每年暑假七月份让我们免费接受“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聆听专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点拨,他们的求索历程,他们的教育理念让我的心淡定,让我的情为自己的选择所系。在培训中高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资教生亲切和蔼,为我们营造了宽松的人文学习生活氛围,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让我心中时时涌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我的恩师华中师范大学的吴伦敦教授用他的人格魅力教会我如何去做人——与人为善,宽以待人;用他丰厚的学识教会我如何教学——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虽然他只是我培训时的授课老师,但他收到我的感谢信后,免费为我邮寄《教师专业发展导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世纪新教师 新理念》,我感谢这些书,它们及时点醒我想偷懒昏睡的心灵,麻木的神经,它们传给我再生的魔杖;它们清楚地指出了我光明的前程—课堂上,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课堂外,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更是感激吴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帮助。我是个幸运的资教生,2006年八月份,在省教育厅的推荐下,有幸参加《奠基中国》教师节晚会;2006年七月份,省教育厅领导陈安丽厅长在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期间看望资教生时,读了我给她写的一封信;湖北大学文学院王若萱老师的父亲(由于王若萱老师当时正在匈牙利教授汉语)给我以热忱的指点与真诚鼓励的回信;2006年4月22日黄冈师范学院杨水彬书记等五位领导冒雨来我资教的学校看望我并送来1000元慰问金:2006年5月中旬我给黄冈师范学院尚刚院长写的感谢信及院长给我的回信刊在黄冈师范学院院报上;2007年七月份,在武汉工程大学“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期间,我写的一篇《七月,我们播种》发表在武汉工程大学学报上,并被评为“优秀学员”;2005年年度考评我被评为“优秀教师”……。
我是回湖北大悟资教的8 位本地大学生中唯一选择初中的,三年资教期满后我鼓足勇气去武汉工作了一个多月,后有回到学校,现在留校任教。领导和老师也给了我许多的关怀和充分的肯定,使我受到莫大的鞭策和鼓舞。而我也因为生活在这充满爱的世界中而更加积极地工作,使得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升华。
选择资教,选择大山,意味着我选择远离都市,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可是我无怨无悔。在近六年的资教生活中,我坚守着心中的选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着。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从事这个职业,使我得到别人难以享受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