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在武汉1100字

2024-05-3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文明礼仪在武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武汉》,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帮,也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言传身教,“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  
  我国自古就有《孔融让梨》和《程门立雪》等经典礼仪故事,《孔融让梨》讲述了四岁的孔融,每次和哥哥一块吃梨时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于是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的故事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程门立雪》讲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zuo)求师心切,到书院拜见老师程颐(yi),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于是两人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等程颐(yi)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zuo)并没有一丝不耐烦的神情。于是人们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对师长的尊敬和求学的诚意。古人尚且如此,我们现代人更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但是2008年8月7日下午,我在去参加《中国小记者感知北京奥运行》的活动时,在去汉口火车站的公共汽车上,因背着背包站得太久,一个叔叔下车时叫我过去坐,在我准备去坐的瞬间,有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女孩抢先一步坐了上去;妈妈诧异的同时气愤地想要让那个女孩子把坐位还给我,我劝妈妈算了,因为在同车许多人的指责声中她也没让坐的意思,而且平时坐公汽时老人小孩站着没人让坐,在武汉我已见得太多,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我们一家还是保持着在十堰时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只要身边有老人或抱小孩的,一定会让座的。只是希望我们的小小举动能让有着三千多年古文明的武汉人少一点霸气,多一点礼让,让外地人对武汉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也许与“火炉”般闷热的地理位置有关,武汉人火辣辣的脾气也随处可见,大人们的口头禅动不动就来一声“个巴妈……”,有一次我在楼下同小朋友们玩耍,旁边物业小屋有几个麻将桌,其中一张桌子上的三个老奶奶正在等人,“个婊子养的,摸样(怎么)来乐(这)晚列?”, “个巴妈,等老子一哈(下)就不行!”一个刚到的老奶奶一边说,一边笑着坐在桌上开心地打起了麻将,这就是武汉人讲粗话的习惯,虽然他们没有什么敌意,但外地人听了一定不能理解。  
  作为武汉一名小小的公民,我希望全武汉人都会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歌:“大武汉,讲文明,守诚信,恭(gou)谦(qian)让,车让人,人让座,守交规,树形象,禁乱扔,弃脏话,文明城,你我他!”。作为一名武汉的小学生,我希望我们青少年一代不要学大人们的方言和口头禅,人人争做文明礼貌小标兵,把我们的大武汉创建成全国文明模范城市而共同努力。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