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和牟尼沟很像,但是风景不同,而且可以游览的景点更多。第二天,我们才走了一点路程就到了九寨沟。当时的雪下得很大,雪花在车上、房屋上和石头上留着,落在地上的全部化了。我抢先拿着票跑了进去,没想到一滴水“啪”的掉在头上,冷极了。水好像提醒我:不要提前进沟!我只好又退了回来。检票的队伍很快就缩短了,排队的人们都进去了,我早就迫不及待。
刚进去,我们就坐上了观光车,路上的积雪一直没有断。车里的人们往外看着,看着窗外的雪,飘着。路上走了几公里,就到了有湖泊的地方了。
车最先到达的地方是芦苇海,导游说:“这里的芦苇春天和夏天是绿色的,郁郁葱葱;而秋天是棕色的。九寨沟的景点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叫“海”实际上它们是湖泊,当地人喜欢叫它海,所以就叫叉叉海了。”我坐在左边,透过窗户,果然有棕色的芦苇,一片一片,没有一丝缝隙。
过了芦苇海,就是熊猫海了,熊猫海被冻上了,只能看见白色的雪铺在上面,像地毯,厚厚的掀不开。车就在那里停下,人们都拥了出去,冲向栈道。旁边的人把栈道上的冰敲碎,捡起来奋力扔去。只听“咔”的一声。我还以为冰碎了呢,就去看,熊猫海的“地毯”安然无恙,冰也没碎,只是砸开了冰上的雪,雪像水滴一样朝旁边溅出来。我也拿起一块冰,扔过去。熊猫海的“地毯”只破了一点,而我扔过去的冰块碎了,正好填上了好不容易打破的“地毯”。车的红灯一闪一闪,人们又拥回去了,熊猫海又恢复了寂静,人似乎都没有来过。
既然熊猫海上盖了地毯,车就开到了老虎海。因为老虎海的波纹像老虎身上的斑纹一样,所以就叫老虎海。老虎海浅的地方也有芦苇,只是没有芦苇海多。海里有很多很多大树和树枝。上面全部变成一丝一丝的,都长上芦苇,芦苇随着水纹的方向一漂一漂,颜色碧绿。
老虎海的长度比较短,几步就走到了珍珠滩。珍珠滩上的石头一块一块堆着,和其它石头不同的是每一块都互相不挨着,除非大石头和小石头。石头上面又全是雪,和熊猫海差不多,也盖上了“地毯”,不过“地毯”小一些、薄一些。珍珠滩的水流很急,深度不高。水只漫上了石头的三分之一,那里是没有雪的。雪掉在上面很快就化了。珍珠滩旁边有几栋老磨坊,废弃了,门上的绘画的色彩还艳丽无比,上面的人物也栩栩如生,好像昨天才画完的。磨坊旁边又有一个大转经筒,里面写的全是经文。它是用金属、布料和木头做的,转一次,就如同念了几百遍经文,功德无量。
珍珠滩不久过去了,水流连绵不断,流向五彩池。我刚看见五彩池,就跑过去。五彩池里面颜色的确很多,不过,算不上五个颜色。那里面就有黑色和蓝色,绿色最多,是一片片藻类。五彩池中的树有些突出了水面,枝杈指向天,突出来的地方的雪盖满了,它上面的“地毯”是卷起来的。我在栈道上看见人越来越少了,怎么都到栈道下面去了?后来,我知道了地方,也就会了。我跟着人流也下去了,五彩池现在离我多么近呀!我去碰了碰那里的水,冰凉的,也不刺手。水边的堤岸充满了淤泥和石块,踩一下淤泥,“咕吱咕吱”响。淤泥有的地方起的泡泡大,破了,淤泥就张开了嘴,好像要把人的脚吞下去似的。我把堤岸的石头搬到水里,好在石头上照相。可那些石头都太重了,我专门捡平的石板,轻极了。可是垫在下面的小石头却很重,好像《千与千寻》里的一个片段:千寻在锅炉爷爷那里帮黑色的小怪物捡煤块。现在我也像千寻哪样捡煤块了,不过我捡的是石块,不是煤块。石头上满是绿藻,我觉得很恶心。绿藻上有小虫,在蠕动。我忍着恶心搬石块,总算把一个离堤岸远一些的台阶做好了。我过去踏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做姿势就掉下去了,浑身是水。我做的台阶就这样完了。我不再做台阶,转向了找小鱼。路牌上说五彩池里有小鱼,可我没有看见小鱼呀。我就开始一点一点找了。我在每一个石块的缝隙里找着,忽然,在栈道下面的人们都一致抬起头来,脸上满是失望。原来,九寨沟的管理人员来了,他们不准人下去,不然要出意外就不算快乐的旅行了。我恋恋不舍得回栈道,走时还不忘向五彩池的方向望一眼。
五彩池在视线里渐渐模糊了,路线就要到终点了,九寨沟的终点是诺日朗瀑布,诺日朗瀑布也结冰了,可是还剩下一些地方,水依然跳过结冰的地方奔腾而去。两棵大松树挺立在站到前面,松树上有松果,我想去摘一个,可惜离它又太远了。诺日朗瀑布的冰不透明,看起来又是透明的,到底是透明还是不透明呢?这个我也不知道了,那些冰,那些水,旁边的景物都显得十分协调,好像天生就是一起的诞生的。
九寨沟和牟尼沟很像,但还是有不同点。九寨沟有小动物,比如小鸟和羊,在山上,几步就能看见远处的山峦上有一群羊在吃草,小鸟站在枝头。牟尼沟没有小动物,但是它有千千万万的雪,给山披上了白色的大衣,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美丽的地方。
瀑布的声音很响,响得如同敲打锣鼓;瀑布的水很急,急得像珍珠滩的小漩涡;瀑布的冰很多,多得像冰雕一样……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去了。在看瀑布的人也知道:再晚一点儿,回去的路就不好走了。还是下了狠心,一扭头,走了。
水还在流着,雪还在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