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沟游记1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也不知为何,我忽然想起一个地方,而且愈想愈烈。应该说我跟它还蛮有缘分的。记得在青槐上学时,夏天的清晨,我在去学校的路上,经常碰见起得很早,双手拎着盛油的桶子往山里去打水的人。络绎不绝的人群里,有的已经归来,双手沉甸甸的,额头上冒着涔涔的热汗。有的刚走到半道,看见回来的人,会打个简单的招呼,然后加快赶路的步伐。他们都是住在山城里的居民,山城虽小,有些狭窄,但自来水设施尚完善,居民用水也尚能正常供应,很少出现供水不畅的问题。那为什么会有这些急急忙忙去打水的人群呢?从行人的口中,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因为那水是从山城附近一个叫青山沟的山里流出来的,那水不仅清冽,还带一点微甜,盛回家煮沸饮用,或者沏茶,都非常的可口健康。对于喜欢晨练的人们,去那里打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打到清香甜美的山泉,正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青山沟这个名字,第一次知道有青山沟这样一个地方。

后来,有一次课外实践,语文老师组织全部同学,去学校附近的一家桶装水工厂参观,工厂的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做介绍时,就讲道,工厂的水就是从工厂对面一个叫青山沟的山里引来的,然后经过数道工艺加工成桶装水,最后供应到小城的送水站里。那是我第二次听到青山沟的事情。

等到我上初中的时候,大概六月份前后,班级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就是去青山沟游玩。那是我真正第一次到青山沟游玩。它距离小城不是很远,步行,大概四十分钟左右就能到。但进去后,越走越深,一眼看不见尽头。只见,弯曲的山沟,一直蜿蜒向远处。山沟总体成V形,入口还很宽敞,但越往进走,就越变狭窄,两边的山崖也随山沟的收缩,而迅速变得高耸和陡峭。快到沟腰的时候,狭窄到只能容一人,紧贴着岩壁侧身缓慢通过,抬头,只见两边的山崖紧紧挤咬在一起,撕开一线狭长的空隙,撑开一道飞渡的云天。阳光很难射入,只能透过层层的灌丛,投下几线微弱的光亮。这与外面的烈日酷暑,简直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随着脚下越来越凹凸不平,行进变得愈来愈困难,走在前面的一些男同学,主动承担起了“”架桥铺路”的作用,耐心地帮助后面的女生,安全通过,湿滑的石阶,陡直的木梯,都让前进变得跌宕起伏。最让大家惊喜的,当然是那由沟缝之间流出的清泉。既清澈见底,又甘甜凉爽。星星点点的阳光,撒在上面,随着山泉的缓慢流淌而轻轻荡漾,泛起闪闪的光辉。捧一捧搁在手掌,就像会动的钻石,光亮耀眼。走到大概三分之二处,就会听到有轰隆隆的响动传来,越往进走,轰鸣声就越响,直到更大的一阵阵巨响袭来。瞧,那就是飞瀑!只见从高处,有喷薄的水柱倾泻而下,激荡起万千水花和腾腾的水气。一阵阵凉风,扑面而来,瞬间洗去了全身的困乏和满心的烦恼,让人心旷神怡。这是我第一次游玩青山沟时的印象。

我第二次去那里游玩时,是在一次暴雨过后。那正是夏天里最闷热的时候,我只身前去游玩。呵,刚进山沟不久,就吓了我一跳。景致变化巨大,雨后,杂草疯长,原本就狭窄的小路,此刻竟被完全掩盖在了乱草深处,往日清冽的泉水,也夹杂着浑浊的泥土,踉跄的流淌着。我生怕那草丛里还藏有蛇虫,一时没了继续行进的勇气和兴致。伴着稀疏的鸟叫,我只得掉头返回,那一次,我大概走到四分之一处。

我最后一次去青山沟游玩,是和余弟二人同行。大概是在去年的七月下旬,因为家中闷热,遂去山里纳凉。去时,天色已渐晚,所以也没有游玩多久就返回了,那一次,是大概走到三分之一处。其间,余弟和我互相拍了一张照片留念,那也是我于青山沟游玩时拍得唯一一张照片。

总得来说,我去青山沟游玩,一共是去了三次。其实,每一次去那游玩,回来后,我都曾记过一篇笔记,当时是用零散的纸片记得,所以后来就慢慢遗失或者找不见了,故我今天补记此文,以志游玩时的感受。青山沟很小,很小,在中国,在世界,在时空,它可能小的近乎不存在,但在我特定的时间里,它却又填满了我的记忆。或许,这就是游玩的意义,它不一定是奇观,是名胜,只要它在某一刻,能让你的心灵驻足停歇,只要它在你的记忆里,会偶尔闪过,它就是风景。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