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诗理700字

2024-09-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泱泱大国,悠悠历史,绵绵长江带走了多少行人的眼泪,淹没了多少忠良的尸骨。但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结晶??诗,始终是一朵永驻的浪花,即使奔流到海也同样可以掀起惊波骇浪。

  茫茫人海,匆匆岁月,新一代的我们为仰慕诗人的才华而读诗;因诗词的优美,各具风采而读诗;为应付中考而读诗。各种的理由使更多的人想读诗,要读诗,去读诗。

  我想也是爱诗之人,由强迫变为主动。每每读一首好诗,便也会随诗词的豪壮而心涌澎湃,如辛稼轩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番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会随诗人的感慨而郁郁寡欢,好似易安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并同样会将它默记在心。

  但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都是枉然。文章的了无声趣,想用诗词点缀一番,脑中却似一片空白,似乎千斤巨石也激不起丝毫涟漪。欲罢不能,才知道纵使你读再多诗皆如过眼云烟,并未铭刻于心,尽管有刻骨铭心,但也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冲淡,才了解,我并非读诗,而只是看一些华丽优美的词句罢了,好似走马观花,不过云淡风轻。

  某月某日的清晨,朝阳似染,青草欲滴,一切都那么让人心醉。驻足观赏。不由才情大发,想学青莲豪吟一首,却话到喉头,戛然而止,生怕破坏眼前这美景。支离破碎的语言让我顿显庸俗。

  诗原来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

  你不必因会随口吟出几句别人不晓得的诗句而沾沾自喜,你也不必想着说出几句诗词来炫耀自己,让人产生倾慕之情,因为你不配,也不可能。也许你并不了解诗的真谛。就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它理解为奉献,难道也不是曲解吗?可曾想过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常常听到周围的人在那儿“对诗”,只感觉这是对诗的“玷污”。

  中华文明之结晶??诗,可不要在新一代的我们中扭曲,失传。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