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是舅侄孙子范健结婚的正期,早上在昨天的基础上增加了唢呐吹奏乐的演奏。10点,范健到南头的三叔家“上头”,(洗澡换上新衣),再由乐队迎接。迎接来的范健就正是新郎官了。接着,亲戚就庆贺他的结婚进行升匾。(原来的生匾是由姑舅姨主要亲戚花10——50元各买衣料,或被褥心、或毯子,用红纸写上贺喜人名字,再挂在厅堂上,挂时要用鼓乐演奏,鸣放鞭炮。)现在只出那点钱就太少了。就直接捐钱,100的,200的,500……,再把捐钱人名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墙上。有的捐钱多的就用100元的钞票贴成一个大喜子挂在墙上,很是气派。当然挂时还是要用鼓乐演奏,鸣放鞭炮。
11点,开始陪十相。就是新郎官坐在铺上红毯的椅子上,再就请十位未婚男子陪着喝酒,尽量是同辈的弟弟,表弟陪同。桌上的菜先摆上生菜,取结婚有生的之意。再一碗一碗地换上熟菜。到第八碗是肉丸子时,新郎官还要用红包谢谢厨师。吃时还有吹奏乐在旁演奏,祝贺,这新郎官又得掏红包感谢。此外还有花生碟子,这是要陪的客人丢钱到花生碟子里,以示感谢厨师。
12:30,迎亲队伍坐着五辆小汽车去接亲。一小时后,五年小汽车开进村口。村里人就让新郎官的父亲穿上长花衣,要他去背新媳妇。引得村里人嘻嘻哈哈的大笑。
新人进屋,举行结婚典礼。其中的新人谈恋爱经过,共吃喜糖,欢度鹊桥,谈结婚打算最惹人发笑。当然少不了拜父母,摆亲朋,夫妻对拜等传统项目。
典礼结束,新娘子进房门,一些老表、同学就关上房门,要了800元的红包才开房门。乐趣不在于要钱,而在于讲价还价,在于推门抵门。
3:00,把两张桌子并在一起,,上面摆上糖果饼干,斟上糖茶,亲朋论资排辈,按序就坐,坐桌旁喝棚茶。这时是要掏贺喜的钱的,有的叫割荷包。贺喜钱,有其父母30000元的,有舅爷个几千的,有其他亲朋几百的。可能这些钱是献给新人组合成新家的基金。
4:00,吃罢晚饭。这顿饭主角是新娘,要请十个未婚同辈的女性妹妹、表妹陪同喝酒吃饭,以示接风洗尘,欢迎祝贺。吃饭后,开始接婆婆。可能是古时候婆媳见面要见面礼的习俗传到今,所以接婆婆,是要婆婆给礼金的。亲婆婆,堂婆婆也要。100元到几千,或上万。
见到才子佳人的成长,是满座高朋的最大快乐;见到新人的结合,亲朋好友是最大的快乐;钱花在后人的身上,是中国人的快乐;钱花在子女结婚时,是父母的快乐;把子女的婚事操办的热闹红火,是中国父母的快乐。乡村虽不能像城里人,送给子女车子房子,但他们的快乐依然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