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嘶鸣,黄沙漫天,一支支飞箭凌厉地划破长空,攻城锤一次次击打着即将倒下的城门……梦回大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民怨迭起,枭雄辈出的年代。
大秦犹如那昙花一现,便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留下了多少为世人感叹的话题,而话题的中心无不围绕着那个华夏第一的千古一帝——嬴政。
或许在大多数人的直觉里,他一直是个暴君。史书是不带任何感情的,最公正的看法算是功过参半了,我似乎也可以认同这个十分中肯的观点。但我并不想过多的讨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这个传奇式的帝王还有着一段不为人所熟知的心路历程。
他生来不凡。秦王政生来就在赵国做人质,当时适逢秦兵围困赵都邯郸,他从小就在赵国人无限的敌意和仇视中长大。为隐匿身份,他一度改名为赵政。他没有朋友,因为他那素未谋面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唯一的朋友就是燕国太子姬丹,这是一个同在异国为质的皇子,一个性情激傲、目空一切的人,一个为了高贵血统近乎痴狂的人,同样是为了纯正的姬氏血脉与赵政决裂。不难想象,这样一个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少年在幼时经历了些什么,不难想象,赵政的心理多少是扭曲的。
有意思的是,同为秦王的嬴政与他父亲的命运何其相像,同样是自小为质,同样是因吕不韦而登上王位。吕不韦是何许人也?富可敌国的布衣商人。天下商人遍地皆是,但都不及他的一丝一毫,这个野心家的政治目光远非常人所能想象,亲手扶植起两代秦王,用金钱摆平了一切,却没能买回一个好结局。他死了,死在了自己的聪明之下。
嬴政在秦国强大后回到故土,在吕不韦呕心沥血的培养下,年仅十三岁便登上王位,开始长达三十九年的强权生涯。
他的人生坎坷。十三岁,可以做什么?他拥有了自己的国度,虽然只是提线木偶。二十二岁,可以做什么?他懂得了王道,重拾王权。在这几年里,他平了叛乱,但母亲却成了他抹不去的耻辱,他杀了同父异母的兄弟、同母异父的兄弟。他却只是一个孤立的影子,一个人,他最爱的人也死于勾心斗角。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二十五岁时,他看透了人心,吕不韦去了,走之前也不肯揭开他的身世之谜,最疼他的人去了。三十三岁那年,曾经的朋友为他送来了荆轲,他结束了这段可笑的友情,更可笑的是:荆轲死在姬丹教给嬴政的剑法下。
公元前221年,齐降于秦,秦历时十年,一统天下。
此后的时光里,秦始皇大刀阔斧地改革:车同轨,书同文……可忙于战乱的百姓还未得到休整,就有陷入了徭役之中。修长城、兴阿房,他的皇陵更是空前绝后。
我想,嬴政的结局大家都是熟知的,他死在了第五次巡游途中。第二年,他用尽一生打造的大秦帝国覆灭了,仅仅只有十六载春秋。
我不想为秦始皇辩解什么。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的政绩的确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人群中必然有君主产生,并没有人去刻意安排过。古代的世袭制很不合理,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刻,一个王朝必然覆灭。秦始皇万世相传的梦想是空洞而自私的,他幻想用严厉的手段巩固统治,但最后都没达到预期目的。对于这些暴力,我们在思考过后不难发现:暴力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必然。人类从远古洪荒走来,渐渐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制准则,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文明的开端。暴力是一种不成熟的文明,每过一个时间点都会有一些思想觉悟更高的人来修缮文明,因而有了现在这种较为理想的文明社会。纵观现在的世界,拿哪个较为成熟的社会从未有过暴力?至于焚书坑儒的行为嘛,它导致当时社会矛盾的日益加剧,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的发展,反倒加速了秦的灭亡。
人自然是有私心的,几乎所有人都渴望永久的荣华富贵,没有人能否认这一点,嬴政在幼时充分地体验过了家徒四壁的感觉,拥有时自然比常人更渴望永久。自古以来,多少农民起义都宣誓会建设一个财富均等的理想型社会,有人做到了起义成功:朱元璋,但谁做到了财富均等呢?!秦仅二世而亡,对今人是不小的触动,我们无法彻底改变一切,但可以牢记四个字:天下为公。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万物更迭,而嬴政,永远是天下一统的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