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牡蛎9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美国商人欲投资界炮牡蛎加工业”了,湛江晚报经济版头条新闻刊登此激动人心的消息。我捧着报纸,认真地啃着报上的每一个字,顿时,对故乡的牡蛎肃然起敬,更感到无比的自豪。

牡蛎,软体动物,西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凸凹不平。我的故乡遂溪界炮镇,是湛江市最大的牡蛎养殖基础。也是广东省“一乡一品”议案项目——湛江遂溪牡蛎产业化开发基础。此基础面积4000亩,养殖户800户。

我的故乡界炮镇北潭港位于北部湾东北部,这里碧海蓝天,水温适度,滩涂肥沃,航道通畅,为牡蛎提供了天然的生长条件。

每当牡蛎苗从外地运到北潭港时,在车上并不是一个个螺贝状物,而是一根根水泥柱。可别小瞧这些柱子。它们可是牡蛎生长的依靠。牡蛎是镶在水泥柱上生长的。每根水泥柱底面积约有0.5平方分米,长约0. 5米。牡蛎苗刚到的码头车水马龙,一辆辆运牡蛎苗卡车挤满个码头,码头下的一艘艘机船早早守候在那里,而车上,船上的工人们也便热火朝天忙起来,他们要在退潮之前把车上的牡蛎苗转移到船上。快退潮之时,船上已载满了一根根的牡蛎柱,工人们擦着脸庞上的汗珠,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半年后,当退潮之时,来到海上牡蛎养殖田,牡蛎柱一根根竖在滩涂上,显得那样的精神,它们四方形排开,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边,让人总觉得这是多么伟大的“工程”。牡蛎柱上一个个饱满的牡蛎挂在柱子上,挤得满满的,好像一不小心就要从柱子上挤掉下来。

等到一个牡蛎有巴掌来大的时候,收获的季节就到了。这时,海港沸腾起来了。海面上,一艘艘机船满载牡蛎,喜悦地穿梭着。海岸边,已卸下船的牡蛎一堆堆一字形排开,工人们挥着蚝刀,把牡蛎脱柱、分类、打包……码头上,一辆辆货车满载牡蛎正准备向外地出口,再看市场,牡蛎也被开壳,白花花的牡蛎肉惹人喜爱,抢着买牡蛎人也不少,你一斤,我一斤,供不应求。顿时,机船声,汽车汽笛声,蚝刀响声,叫卖声汇成一片,成为一首牡蛎赞歌。

故乡的牡蛎肉香滑可口,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以入药。壳经过煅烧后,可制高钙肥料。牡蛎全身是宝。

如今,故乡正为牡蛎招商引资,走牡蛎产业化道路,让故乡的牡蛎走出湛江,为湛江经济腾飞贡献一份力量。

我爱故乡的牡蛎,更爱湛江这片红土地,愿湛江明天会更好!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