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做书生1100字

2024-06-1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短短几字,将书生那股子文人特有的酸腐之气书写得淋漓尽致。然而到了今天,事实却并非都是如此。

太白抛下功名利禄,纵情于山水,斗酒诗百篇,没有人不羡慕他那份豪放飘逸之风;陶渊明误落尘网向往田园,归隐后双手既可建屋锄地,也可属诗作文,又有哪个敢说他酸腐小气,无所作为?古代的文人们都乐于在情绪高涨时忘情地吟诗作对,看起来似乎有矫揉造作的嫌疑,我们却不能否认他们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睿智言论以及开阔的眼界。而如今的所谓“文人”却俨然不同。

前有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郭韩二人抢占话题舞台,后有各式美女作家以“美人照”附于书后而招摇过市,并且他们都更乐意以一种理直气壮的姿态大行抄袭之风。高产量作家喜好“著作等身”,飞速出书,有冲破世界记录般的毅力与决心;名人即使口述也得出本象模象样的回忆录,只为了给自己加顶“跨界明星”的帽子;草根们眼红“文人”的头衔,纷纷以各种香艳或刺激的噱头,为满足观众们的猎奇心理绞尽脑汁……我们大可以自我催眠,称道中国文坛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全民热情投入,却无法否认它内部的空虚与腐朽。这样的情况我们是该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是该意识到,快节奏的生活与飞速发展的社会使得我们的鉴赏水平也愈来愈快餐化?

比起以前的书生们,现在的文人少了思考,多了盲目;少了参破人生的大智慧,多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捧心;少了长年积累的文化底蕴,多了些只符合大众审美的花架子;少了文学创作应具有的起码的真诚、热情以及从一而终的坚持,多了对知名度、炒作、庸俗事物的热衷与沉迷。一句话说,大多数这样的作家,几乎要丧失了文人的原则与尊严,放弃了对文学的追求与对读者的真心。写文章本身没有错,而将其当作一种追求身外之物的手段却是从根本上就错了。我们身处这个凡尘俗世,对庸俗的事物若有追求也是没有错的,却不能将它们与象征着精神文化的文学创作蛮横地揉在一起。强行的搭配,只会使得原料本身的特性与天然彻底变味,变成人人难以下咽的废物。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而现在百无一用的人都可以借书生之名咸鱼翻身,管它腹内是才华还是草莽,知名度最高的才是王道。看着那些文坛新星们,或是一身名牌忙着四处赶通告,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满纸矫揉造作,或是自恃清高摆出自封的“文人”架子,不见一人礼貌谦逊,看事明智,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不禁怀疑,那些光环笼罩下的人们,真的能写下流芳百世的名篇吗?那么那些清贫一生,坚持创作到油尽灯枯的真书生们又何处寻生呢?

百无一用做书生,这样的说法看似以偏盖全,却难掩文坛上各种不良风气席卷而来的事实。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文学不是快餐文化,不是那些来得快也去得快得流行小说,更不是只以噱头博人眼球的低级文章,而是经名家千锤百炼用心写出来的作品,方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反复咀嚼。真正的好文人,心中不仅装着好文章,也装着家国天下与每个读者的心。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