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于丹教授--人格教育800字

2024-06-1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聆听一次音乐可以放松心情,品读一本好书可以拓宽视野,观看一次讲座却可以洗涤我们的心灵……妈妈有个习惯,每天利用早晚的用餐时间,拿一个ipad放在餐桌上,听一些讲座或视频,昨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于丹老师所说的“人格教育”。 于丹老师讲课时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这一堂“人格教育课”使我获益匪浅。

人格是一种财富,无论是东方的圣人或是西方的哲人,都十分重视人格。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现在的学生大多都缺少精神上的钙质,这种钙质并不是金钱能够买到的,它是我们成长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于丹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认识知识很充分,但认识生命一定是那么清晰吗?”一碗米的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希望在历史的卷轴中写下重重的一笔。

你会发现一碗米成为一碗米饭比成为一瓶酒要保险、稳妥的多,谁都想成为一瓶有价值的酒,但要经过长时间的加温、发酵,有最大的失败风险,但最后离最初的生命形态已经很遥远了。 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如果能用自己的能力让别人感到幸福,那么他收获的会比付出更多。孔子说:“一个人的成长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为家庭教育;第二段是社会教育,最后一段才是书本教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最重要的并不是书本教育,首当其冲的而是怎样做人。

现在的很多人认为,给他的一切是本分,不给他的一切是亏欠。以前我一直认为我只要做好学生的本分就可以了,父母把家里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让我误以为是他们应该做的。其实在以后交流、学习中我们可以懂得,给我们的一切是情分,不跟我们的才是本分,有了情分就会有了感恩。

我们应该多一些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自理能力,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优秀生。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先要成人,作为一个初中生,不只是学习,我们还需要学习很多很多,不是吗。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