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没有令父母失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镇最好的那所中学。父母每天上班路过那里,都忍不住向校园内望一眼,希望看到那个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女儿。
姐姐吃住都在学校,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来。母亲总是站在院中,长时间地望着天空,望着天上飘忽不定的云朵,看得那么仔细,仿佛有一朵就是他的女儿。母亲思念她的女儿,但是她却不愿意到学校找她,母亲怕影响她的学习。
转眼间,姐姐已进入大学,离家好远好远的那个城市,作为淳朴的农民,母亲总是安分地守在家乡,大半辈子了,还没出过南阳,更别说姐姐所在的省外的那个学校了。
母亲望着天上的乌云:天又要下雨了,女儿那儿过得怎么样呢?
家里没装电话时,母亲最快乐的时刻便是读姐姐的来信了。读着读着,眼泪便流了出来,滴在那几张薄薄的纸上。家里装上了电话,几乎每个星期妈妈都要和姐姐畅谈,但谈到最后总是母亲落泪。
姐姐毕业进京。母亲渐渐习惯于了解北京的天气情况,每天七点半都准时听天气预报。因为在那个地方,有她的一丝牵挂。
闲暇时,母亲总爱翻翻报纸,每当看到“北京”这两个字,母亲就格外高兴,似乎“北京”就是她的女儿。母亲在一天天地了解着北京,也在一天天地重复着思念……
赶上那年非典,姐姐离开家只身来到北京。母亲总是在电话里挂念着,告诉姐姐要注意不要与陌生人接触,要经常用板蓝根泡茶喝(当时据说可以预防非典)。那一段时间,母亲实在没睡好觉,有天夜里,我还听见母亲在梦中叫姐姐的乳名呢!
姐姐一连两三年不回家,每逢除夕夜,母亲都要和姐姐聊很长一段时间。姐姐的话语里充满沧桑,流露出失败的沮丧。也许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吧!每次父亲接着电话时,姐姐总要母亲来听,我不知道父亲的心里会有多酸楚,“我也想听听女儿的声音啊!”2005年春节,姐姐依旧没有回家。除夕夜里,父亲握着话筒,说话声音十分高兴,谈话内容我全不记得了,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次父亲哭了。走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再多苦难都忍过来了,而父亲却因为思念女儿而流泪了。“女儿啊!你也回来吧!已经三年了,我跟你妈也想你啊……”父亲说着说着哽咽了,站在旁边的我早已泣不成声了。
鸟儿飞出巢去,无论多远,他都会飞回来,因为那里有思念他的家人。人不也是一样吗?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心系着家,家是他永久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