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教学条件是艰苦的:录音机要几个教师合用,实验课要几个班一起上,但那里的孩子是勤奋的、淳朴的。
由于气候干燥,而且我的课又多,我的嗓子经常沙哑。学生们就从家里给我带草药,说是治嗓子的;新年到来之际,学生的寄语感动着我:“老师,我很感激您,您的教诲我会记在心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老师,是您的微笑扶我踏上了征程;是您的关怀使我战胜了风霜,祝老师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在一次走访学生时,我问他们:“你们放学后都做些什么呀?平常你们都读些什么课外书呀?”他们说不看课外书。“为什么?”“没有书看。”我的心被震撼了,我下决心要为这些学生做点什么。
于是,我订阅了十几份《作文周刊》,并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阅读,精彩的文章使学生产生了读书的兴趣,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就这样,《作文周刊》成了我经常献给学生的精神食粮。 为了使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更形象,为了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生动,我经常在《作文周刊》上寻找素材,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
寒假返乡,我不幸出了车祸。离赴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而我的伤却还没好。医生说我还需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工作,但我不想因此而耽误了教学。我知道,选择了援疆就是选择了奉献。尽管伤还没有好,我还是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奔向新疆。山东离新疆路途遥远,要坐三天的火车,一个人的旅途寂寞难耐,《作文周刊》便成了我的旅伴。
支教生活是清苦的、寂寞的、单调的,可是,看看西部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孩子们,看看西部教育那种举步维艰的状况,听听西部地区教师工作一年所得到的微薄收入,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能为西部人民做出一点贡献,不正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最大的愿望吗?能够投身于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建设中,正是我一生的荣幸啊!
新疆的冬天格外长,雪格外多,天格外冷。清早起来,窗外玻璃上满是冰凌花。这是上帝赐予新疆最美的礼物,也是最冷艳的礼物。寒冷直逼教室,一个叫米娜的女生长得格外漂亮,两只眼睛又大又亮,睫毛又长又黑,但就是在这漂亮的脸上,鼻子下面老流着两行清水,她总是擦掉又流出,流出又擦掉。我发现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问“你怎么穿这么少?”她说:“没事!”米娜的同桌告诉我,米娜的家离学校好几百里地,因为天气忽然变冷,带来的过冬衣服不多;家里穷,又没钱买。我望着米娜,这个美丽的维吾尔族女孩让我联想到了雪山上盛开的雪莲,冷艳而坚强。
当我把买来的羽绒服和《作文周刊》送给她时,她用维语说:“谢谢金老师!”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新疆的冬天也是暖和的。
在我去新疆支教时,我原来单位的很多人纷纷调走了,他们到工资更高、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了,而我却选择了援疆,选择了清贫和艰苦,选择了寂寞,选择了奉献。由于离家很远,思念之苦、寂寞之苦总折磨着我,特别是在节假日,更是难熬。是《作文周刊》为我打开了视野、排解了寂寞。那些日子,我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作文周刊》的伴随,我将失去多少快乐,忍受多少寂寞。
当我要离开工作两年的新疆时,学生们恋恋不舍,有的说:“我考大学时就报考内地的大学,到时候我去看您。”我的临别寄语本上写满了学生们的感激和不舍,而我则把《作文周刊》作为临别的纪念品送给了我可爱的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