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一种勤劳而强壮的食草动物——牛。
听说,牛是“反刍动物”,我不知道牛为什么被称为“反刍动物”,就是去查《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版]》来解这个问题。
原来牛长有四个胃,牛吃草时是很快的。它将草先存在瘤胃里进行湿润,再在体温和胃中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然后回到嘴里好好地咬。咬完后,草被送到蜂巢胃里进行粗消化,再把草送到重瓣胃里进行细消化,最后草被送到皱胃里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牛将瘤胃里的食物返回到嘴里好好地慢慢地进行咬的现象叫做“反刍现象”。牛正因为会发生这种现象,所以才会被称作“反刍动物”。
牛不但强劲有力,还有许多令人佩服的好品质。你看,农民伯伯与牛的感情多好!他们在荒地上垦出一块块田,在田里一声不吭来耕耘,他们的耕耘换来了满满一仓的粮食。鲁迅先生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子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就是让我们学习牛的这种“不管多艰难,也要勤恳地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
每当我看见牛时,就会想到《所见》这首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再想下去,就看到这样的场面:牧童放牧在林中,骑在牛背上信口高唱,打破了树林的寂静。蝉不甘示弱,比赛似的鸣叫起来,歌声蝉声把林子变得热闹起来。牧童眼见败给蝉,忽然闭口站住,注目树梢寻找蝉的踪影,一定要将蝉捉住。蝉见歌声突然停住,便闭上嘴巴警觉起来,刚才的热闹非凡,跑得无影无踪,取代它的是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