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三国演义1300字

2024-05-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从五岁起,我就会在闲暇的时候捧上一本书,静静的仔细品读。而现在,我喜欢看的书越来越有知识性,不知甚么时候我爱上了历史书,尤其是《三国演义》,牵挂着这段历史。是呀!历史也需要牵挂,因此,在我放眼未来时,也不忘回顾历史。

初读三国,最牵挂的是那个卖草鞋的皇叔:刘备。他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性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读小人书时,我开始为赵云,关羽等武将喝彩。羡慕貂蝉,大小乔的美貌。想做黄月英那样的才女。讨厌董卓的好色。痛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孟德……

读白话三国,就开始敬佩卧龙先生:诸葛亮。他两朝开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流芳百世。他三气周瑜,“借”东风打败了曹操,还多次骗了那个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也开始嘲笑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为鲁肃的老实哭笑不得。厌恶孙权的性格:他是拒操的决策人物。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但为什么当曹操“旌麾南指”时,是“迎”是“拒”,孙权却“犹豫”而“不断”,显然,他优柔寡断。

现如今,我又细读了三国。有了对人物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横槊赋诗,青梅煮酒,高筑铜雀的曹阿瞒其实也是一位风流人物呢!可是往往一大幕启开,锣鼓铿锵。三国大戏开演,曹操急匆匆踱到台前,猛然转身亮相,活脱脱一个“奸雄”——白脸、恶眼、阔口,声似虎啸狼嚎,一副凶神恶煞模样。千百年来,曹操就这样恶狠狠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每一个中国老百姓心里就有了“坏人”的标准:杀友、霸人妻、祸乱朝纲……这一思维定式,如曹操脸上的油彩,是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了。好端端一出三国戏,却因为某些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演绎成为区分忠臣与乱臣、好人与坏人的书,历朝历代屡演不衰,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当朝者要树他为反面教材,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乱臣贼子是什么?正人君子要骂他没有礼数,无情无义,既夺人命又霸人妻。想想看,如果没有曹操的反衬,还有“正人君子”么?君不见戏台之上,因为有了他,智者孔明更加智慧,仁者刘备更加仁慈,连本不怎样的孙权都挣得一个“爱民如子”的贤名。天啦,是不是别有用心我不敢肯定,至少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正人君子”在曹操面前,未必就比曹操“君子”。魏蜀吴合演的三国历史,早已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取而代之的是混淆视听或颠倒黑白的偏见与愚弄。而可怜的曹阿瞒,也得了个千古骂名。

和关羽,张飞一起结拜的刘备其实也没有什么,他靠着一个皇叔的位置,诸葛亮以及那些文官武将为他舍死忘生,打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山”,属于篡位,却被认为忠臣……实在怨枉了曹操!

我怀念历史,牵挂历史。也怀念那时读《三国演义》的感觉,是它陪伴我,让我的童年快乐无比。今天,我又拿出我的《三国演义》,品读每个人物的性格。品读历史,品味童年。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