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烽火台上燃起的徐徐狼烟,望不到昔日长安的大唐辉煌。青砖累起的老城墙沉默而庄严地守候着一座城池,而今静闻一声叹息,叹的究竟是历史之痕的不断消退,还是文化之痕在人们心中渐失踪迹?望着淅淅沥沥的长安春雨,我只得以一丝莫名的悲哀凭吊那些被无故抹去的痕迹。
去年三月,那是我第一次去西安,不,我更喜欢叫它长安,仿佛就因着这两字,我对它便平白无故地生出许多熟悉感。走到永宁门,登上城墙,我试图以一种尽量平和而虔诚的心境来礼拜这座令万千墨客倾尽诗情的长安。就这样走着走着,看到青砖一块块地筑起城墙,便按捺不住欣喜的心情伸手去抚摸,尽管没有太明显的斑驳的感觉,尽管知道这是后来翻修的,尽管失落还是在所难免,可是还是掩不住欢愉的心情。毕竟它依然作为一道历史之痕存在着,铭刻着一段时光,见证着当年明月阴晴圆缺。
这时天灰蒙蒙的,下起了小雨,因着尚是初春,倒也有几分春寒料峭之感。只可惜了这般好时节,我却见不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之景了。走到朱雀门,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西安十八城门中也就只有这道门与汤尚有着联系,其余几乎都是后来命名的。“玄武”脑海中猛然闪过这个字眼,那个令我热血沸腾的玄武!可是西安十八城门里没有啊,想了半天才记起是朱温把玄武门毁了。
失落感顿时袭来,我便趴在垛口上,遥望此时长安景,川流不息的车辆,雨中熙攘的人群,现代化大都市令人倦怠。转头看见孤零零的大雁塔,与周围的广场格格不入,而高楼与古建筑群继续交替着,长安,这真是长安么?“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的得意与喜悦仿佛离我很近,好像就在长街上,我看见一个掩不住笑意的公子起码急驰而过,可是我明知这只是幻觉罢了。“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这句倒是贴切!可是如今的长安,早已不是当初的长安,若是只图现代化,那么它和灯火辉煌的上海又有何分别呢?走过那么多城市,每个城市似乎都长了张相同的脸,再也不会有初见的惊艳,再也不会有不同的悸动。这究竟城市的趋同,还是文化的流失?
想起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拆城墙”事件,当历史的痕迹遇上现代化进程,它只能选择被抹去么?如今这片华夏大地上已有太多痕迹消失,从古寺庙到城墙,下一步就将是人们心上的文化之痕么?鲜有人关心着历史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人们总是奔波在物质的路上,可曾再有当年台湾老兵观《四郎探母》的共鸣,可曾再有百年后看《李尔王》的感动?曾听过一句话“让硬梆梆的世界不至硬到心底,让软弱的心不至软倒塌下”,请让文化之痕依然留在你的心上,请不要轻易地抹去文化的痕迹,请不要粗暴地对待岁月的沉积!
你听到了么?细雨中城墙的一声叹息。但它依然选择等待,选择相信,选择期盼,它知道有些痕迹不会消失。而这,我也相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