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精神之我见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长城,如果让我们单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的工程浩大,确实堪称得上雄伟;如果从考古的角度来看,它蕴藏了历史变迁形成的政治、经济、建筑设计和建造工艺、军事等不少历史信息,确实堪称得上丰富;如果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商业价值,确实堪称得上财富。但是,从它的另一面来看,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长城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区域界线,而是精神上封闭和保守的象征,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们的惟我独尊、自闭自大的劣根。
历史上,修筑长城的耗费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繁荣的情况。最早出现的是楚、齐长城,随后秦、魏、燕、赵等国修建的长城规模更大,耗费更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大。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国力强盛,民生安定,称雄四海。却没有耗费巨资修筑长城,而是实行了积极的民族政策,同周边民族加强经济文化的融合交流,保证了国泰民安。虽然长城在历史上的防御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它客观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我们向其他民族取长补短的枷锁。
长城作为旅游景观,是一座标志性建筑。那山巅上蜿蜒的巨龙,气势磅礴,动人心魄。在历史发展中,它使人们产生强烈自豪感的同时,也是使人们滋生了自高自大的情绪。
如今,长城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也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情结。我们在看到长城所蕴涵的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应意识到长城发展的历史渊源,缔结在我们骨子里的惟我独尊、自高自大的情绪,仍是我们改革发展中挥之不去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