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意味深长的诗句所体现的意境不禁让我想到佛家的修禅三境界,两者所蕴含的虚无朦胧之情更可体现为一种生命境界的升华,一种探索与反思,一种意识的启蒙与觉醒。
一重,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当我们的心灵深陷于人类这座大山之中,我们就有可能被尘世间的功名引诱而不能自拔。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追求心中的欲望,以致迷失自我。李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追求功名,但屡次的不顺利和打击使他对未来道路充满迷茫感与质疑,所以,我们会听到他感叹“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一生都未能摆脱理想与现实的双重,这种尘世的困扰使他只能停在精神的一重境界。
二重,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层境界中的人已经从自然中剥离出来,相对于外在的世界——“水流花开”,他已自成一个独立的世界。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人,经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他在人生打击中圆润了,生命境界得到了提升,他会站在赤壁边上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正因此,他的词才在其被贬黄州时达到顶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东坡傲视人生的苦难,从尘世的苦难中脱离出来,在“打叶声”中,他已经上升到人升到生命的第二重境界。
三重,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站在历史的高度,让精神穿梭古今,这体现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种无我之境,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往往已接近天人合一的高度。我不禁想起了庄子,其卓越的思想与精神境界成为了后人一座无法攀越的高峰。“鲲鹏水击三千里”,“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能达到这种境界、这种思想也只有庄子,因为看透了人生,所以他会在妻子去世时吟啸而歌,在他看来,生值得庆祝,死亦值得欢送,在庄子眼里,死是人生的最后归宿,在万古的长空下,人是渺小的,世间万物,都有所待,世间一切都在轮回变化,生死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
我们虽然不能达到庄子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努力去做苏轼的高度,不被人生的崎岖坎坷所羁绊,执着奋斗,让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更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