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糖700字

2024-05-2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虽然结婚跟小孩子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因为有了喜糖——所以小孩子们也多多少少与这大人的事儿牵连了起来。  
  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也参加过几次婚礼,至今都记忆犹新。在新房子里,只见红色的新娘,红色的花球,红色的桌布,还有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在滚动,在跳跃,好像着火了一样。只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喜糖才是主要的。当新娘子笑盈盈地把用红纸包着的喜糖递过来时,我们这群野孩子才觉得婚礼挺好的。我们毫不客气地把喜糖抢了过来。  
  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婚礼的过程是繁复枯燥的,因为司仪说的那些文雅的语句,我们怎么也不懂,只是对口中喜糖的味道和司仪先生的一字眉感兴趣。  
  等到闹洞房时,我们小孩的顽劣天性才得到发挥。一会儿又唱自编的歪歌,一会儿又捉弄起挤在一起的人们,让他们丑态百出。最后,各自回各自的家去了,大人们很高兴,我们小孩子亦是如此,因为新娘子把余下的喜糖交给我们处理了。  
  后来,我去了广州,也参加了几次婚礼,场面更宏伟,而我却总觉得不是以前的那个味儿。  
  喜糖再也不是用纸精致地包起来,而是用批发的小袋子装。新娘子也不是那一身火红了,而是惨白的婚纱。司仪的语言远没有他的妆画得精致,而且还不伦不类的,一会儿又英文,一会儿又文言文。我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我喜欢管这叫“中西合璧,催眠无敌”。而在睡梦中,那喜糖似乎变质了。而睡醒后,我甚至开始怀念起那中气十足的“一拜天地”了。每次婚礼结束后,我也没有以前那么高兴了,因为没有新房子,也没有挤在一起的人们了。  
  这婚礼是一个畸形的混血儿——中国文化难道就这样堕落了吗?  
  也许,很多年以后,结婚时再也没有喜糖了,而中国的古老文化也变成了教科书里的一小节。我希望——只要还流着中国血,只要还说着中国话,只要还是个中国人,就应该把中国文化的每个细节都牢牢记住,让五千年的精华,变成心头一颗永远不化的喜糖。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