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什么滋味,《南华经》奏何种箫声,《易经》演多少玄妙,《道德经》述怎般人生……我无从回答。在平凡与自然面前,无人敢自称“大彻大悟”。
天地之始,道是自然。现今之状,道是颠覆。
也许这就是“还初”一号的由来。还初道人洪应明的《菜根谭》便有引人还初之意。不知享尽荣华富贵,成天大鱼大肉者活得累不累,亦不知身怀绝技者是否得到了真正的乐趣,我只是觉得,粗茶淡饭便能令我满足。拿现今社会来说,年轻人觉得压力大,大学生自杀率低不下来,因为这个五族恶世正在无休止地创造新鲜事物,人的欲望无法减退,无法安于平凡。
有时候被迫“与时俱进”是一件令人疲惫的事:人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却忘了休息。人不顾一切向前冲,却连有何目的都不清楚。这些看似“积极”,并能促使时代进步的表现,渐成悲剧。
太多的做作,我学不来。即使学来了,也不能持续多久。有时候刻意成就的事物往往变了它原本的面貌。譬如让好动开朗的女孩学做淑女,譬如把在海底生活的鱼放到淡水中饲养,譬如……
“本乱内末。”孔子如是说。“本”就是真实与自然。“性定菜根香”,人若能做到心如止水,无论面对多大的变卦都不会焦躁,方能品得其味。真正的味道只有“清淡”。正如一本《菜根谭》,尽述天下真理,句句波澜不惊。
想必多数人都知道这样一句极富诗意的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出自《南华经》一书,也就是《庄子》。
有人把“相濡以沫”看作爱情美好的代言词。我觉得很可笑。若用在爱情上,那也只能说是无奈之下的轰轰烈烈,与美好根本挨不上边。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本意应是:用口沫互相滋润,倒不如在江湖中自在过活,互不相识。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然而人能为彼此做到的事十分有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和谐的音符在每时每刻冷不胜防的出现,破坏心情。
人剥夺了太多自然的财产,却不懂珍惜。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身在福中,因为自然给予我们无限仁厚,无限需要,以致于我们各处天涯海角,互不相识,却依旧能够好好的活。
吹响自然的箫声,风起的一瞬,豁然开朗。
有人发出这般感叹:《易经》最难。哲学家常常搬弄大道理,却远不如“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的规律高深。人常常说要征服自然,最终自食其果。因为人生在世,若不依顺自然,将与死无异。因此在大自然面前,人应是渺小的。自然的玄妙及其无可替代的美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谜题。所以一本《易经》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亦属于未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是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不只是在哲学范畴内,更是一种修行。从《道德经》一书中,你会看到一反既往的哲学:人要柔弱不要坚强,人要愚鲁不要聪慧。列位看官莫误解,《道德经》绝非愚民的理论。柔弱的容易保全,就如牙齿和舌头。人为何要保持愚鲁?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大智者若愚。且无争者能容,这也是柔弱愚鲁者性格上的一个特点——心胸宽阔,与人相处添和睦。李耳为人低调,却充满大智慧。《道德经》果真是智者的低语。
淡淡酒解淡淡愁。陶醉之后,仍忘不了茶的清幽。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若把这个花花世界比作美酒,那么“道”便是茶。
|此茶,乃一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