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史话500字

2024-06-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它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讲俗僧人就以影人儿当作死者,为其超度亡灵,这便是皮影戏的前身。

到了宋代,皮影戏已广泛流行,并有较为详细的文字记载。《东京梦华录》就这样记述:“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

皮影戏不仅盛行于民间,而且被召入宫廷演出,仅史料记载的两宋皮影戏艺人就有三十多人。这时制作的影人儿,已由素纸改为皮制,并着以颜色。人物造型也不断改进,对忠奸善恶各种不同人物形象已有区分。

到元代,皮影戏除在民间流行外,还成为军中的主要娱乐活动,成吉思汗用兵中亚,皮影戏随之传入波斯、阿拉伯地区,继而流行到暹罗(今泰国)、缅甸等南亚一带。十八世纪中叶,一位法国传教士把皮影戏带回法国,并且介绍到意大利。

1781年,德国大文豪歌德曾两次主持皮影戏的演出。十九世纪,中国劳工到美国筑路、采矿,把皮影戏带到了美洲大陆。近年在纽约,有一个名叫“悦龙”的皮影剧团,专演中国皮影戏。

这个剧团不仅走遍美国,还到欧洲巡回演出。由德国人组成的“三梅班皮影戏”剧团也是专演中国皮影戏剧目。此外,希腊、印度、印尼等地都有表演皮影戏的团体。在日本,皮影戏叫“影绘人形剧”,东京设有影绘人形剧剧院,专为少年儿童演出。中国皮影戏,不仅作为一个剧种在世界流传,而且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也珍藏着制作精致的中国皮影人作品。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