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论语》书,打开历史的闸门,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里,有一个人在放着异样的光彩,掩不住,挥不尽,这个他使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感觉---相见恨晚,于是我追寻他,追寻他的足迹,接近他,接近他的思想,而他,融入我,融入我的血液,成长了,成长了我那还十分稚嫩的灵魂。
通过狭窄的小巷,通过简陋的房子,我看到了一个学子依旧秉着“生命不息,求学不止”的信念钻研。在这个陋居中,他的饮食不过是一箪之食,一瓢之饮,而他在常人看来无法忍受的环境中寻求到了自己的欢欣之事,这也许是一种简朴,这也许是一种磨练,再也许是一种超脱,脱离了金钱享受的诱惑,脱离了物欲占有的侵蚀,脱离了社会利益的纷争,一心只读圣贤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间陋室因有他的存在而闪现出灵动的光亮。正如孔子说的那样:“何陋之有?”
越过孔子,穿越人群,我看到了一个学子对仁义道德的追求。以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去关爱别人,以一篇渴望的情去了解他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也许是一种感悟,这也许是一种奉献,再也许是一种坚守,一种对“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坚守,一种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坚守,一种对“仁义道德”最执着,最诚恳的坚守。于是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贤哉,回也。”
跨过历史,透过岁月,我看到一个学子对名利的漠视,甚至是一种鄙弃。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有何用?于是他说:“愿无伐善,无施劳。”这是他的理想,也许这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如果一个人做事的动力只剩下单纯的功名利禄,那么这个人的确肤浅的让人可怜,让人可悲。
那一天,我终于认识了他,终于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颜回。终于知道了豪华的别墅还是破陋的小屋并不是我们进取途中的障碍,终于知道了人生的意义不仅在索取上还在奉献上。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仁德的心,终于知道了精彩的生活并不需要名利来支撑。这是颜回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颜回,也就没有第二个人与他拥有同样的光芒。
于是,我贴近他,贴近他的心,倾听他,倾听他那纯洁的心跳,在这一起一伏,一顿一挫中终于知道了,原来,这就是我心中的颜回,这就是我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