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孔子,早在春秋的礼乐声与战火中逝去,但人们对他的追思,却是不可断绝的。
街头、巷尾、文庙、学校,孔子像无处不在。我们看到的“孔子”,身姿高大,气派威严,有圣人的气质;但“孔子”也会笑容可掬,他有仁人的胸怀;他有仙风道骨,那是智者的风范;他有刚毅的眼神,那是勇者的精神。
这是孔子像,是我们塑造的孔子,是公认的孔子。他是仁人、智者、勇者、圣人。然而,我们觉得这样的孔子离我们太远,我们与孔子的距离不仅存在于时空上。而且,在精神领域中,孔子达到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而我们所做的,仅是仰视。
这是真孔子吗?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认为“如己者”只有颜回。但颜回的早逝,仅能带给孔子寂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论语》之中,“子曰”之后讲的多是仁义理智信,却少有对友谊的论述。我们看到《论语》中频频出现的是孔子的弟子而不是孔子的朋友。我们看到孔子周游列国时,带的是弟子而非朋友。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寂寞的,孔子少有朋友。
少有朋友的孔子行走在春秋大道上,他希望世人能够理解他、认同他。他决定当个官,让世人明白他的学术。
孔子51岁当官,52岁辞官,55岁周游列国,14年后无功而返,晚年修书讲学,73岁病卒于家,落魄一生。孔子想当官的理想终究没有实现。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孔子没有朋友,世人也并不认同孔子。孔子终其一生弘扬自己的思想,但在他的时代,却少有人理解他。
孔子渴望他人的理解。
孔子希望后世多出仁义之儒,后世却多穷酸之儒;孔子希望人们理解他的思想,人们却仰望他的塑像;孔子希望人们做到,人们却不停说到。
这个世界,与孔子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去甚远。孔子只有寂寞、落魄的份了。孔子走在大街上,不希望人们俯首以拜,他希望人们眼神中多一丝理解。
理解孔子,孔子才不会寂寞,才不会落魄。
那么,塑造一个又一个不真实的孔子像,算是尊重孔子吗?
孔子会有八米的身高吗?孔子会穿上如此华丽的衣服吗?孔子会让人们不停地抱着脚脖子、亲吻脚趾吗?
请还我们一个真实的孔子,请理解孔子。
理解孔子,孔子才会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