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吧,远去的……12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今年开始,学校根据上级安排,开展了生动的诵读经典活动,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许多的关于儒家的经典读物,我有幸看到了一本《曾国藩家书》。捧着这本书,我如同看到了这位晚清的定国柱石、洋务运动先行者的伟大情怀,使我感触颇多。

在他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的信中,我看到了如下文字“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夕做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不错的,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孩子都认为离家近的农村学校就是不好,一定要到城里去读书。

很多的孩子,不管父母的艰辛、收入的有限,一门心思只想朝着城里跑。家长也习惯地认为城里的老师就是比农村的老师优秀,盲目地兴奋于孩子的“上进心”,于是找人托关系、送礼,交了一笔不菲的借读费之后,这些孩子顺当的进入了县城的学校读书。可是这些孩子到了之后才发现其实这里也跟在农村差不多,老师们每天也只是讲解着书上的知识,同学们也只是每天往返于学校和住所。只不过多了校门前贩卖各种零食的小摊,道路两旁无休止的门面,空气里充盈的灰尘,同学间复杂的关系和动辄就要挨打的担忧,于是他们无奈、他们彷徨。交朋接友成了理所当然,抽烟酗酒更是生存资本,走进网吧为的是掩饰空虚,步入情场求的是心灵的些许平衡。于是这些尚未步入花季的孩子,过早地就进入了人生的雨季——他们苦闷、颓废、沉沦、叛逆,最后甚至走进了生活的极端。其实,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量投入,近年来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学校的各科教师也都是从各专业学校毕业,即使是早年毕业的教师,也都通过各种深造或培训,练就了过硬的内功。因此农村学校的条件其实也不比城里差多少。要说差,也最多就是差了那么一点学习的氛围而已。

不过,我们周围的老师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情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充分的改善。一面是农村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无端浪费,一面是城市学校动辄数千学子的畸形扩容。如果我们的同学、我们同学的家长要是能读一下曾国藩先生的家书,能够明白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刻苦读书,知道朱买臣的妻子窦四女“马前泼水”的故事,了解汉代叫函宫的先生即使是在放猪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用心读书,最终学习大器的,我们的这些同学肯定能够放弃入城的冲动和无端的浮躁,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当我们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我们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雏形,我们的品行有了一些免疫的能力,那时我们自然地走进喧嚣的城市,面对纷繁的社会,面对庞杂的人群,我们会多一份自信,少一点苦闷;多一份从容,少一些彷徨;多一份认知,少一些步入歧途的机会。

回来吧,那群远去的同学,回到农村的学校,回到父母的身边,沐浴着父母的爱,老师的呵斥,同学的纯真。回来吧,那片流远的传统文化的云彩,遮挡时下“金光四射”的烈日,还给我们童年一片纯真的春天。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