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镇的渡口边,有一个普通的书亭,这是小镇唯一的书亭。是因为书亭对面那一片苍翠的竹林?是因为那青青竹叶下流传着一个红军战士的故事?还是因为我们今天书亭的小主人—竹叶姑娘?也许都有吧,小镇的人们都把这座亭子睁做“竹叶书亭”。那片竹林,凝集了小镇人们深厚纯朴的感情。
他们一直把这块曾被为掩护群众脱险而牺牲的战士的鲜血染红的土地作为小镇的灵魂,小镇的骄傲。
两年前,竹叶姑娘办起了这个书亭后,不知何时,人们渐渐地也把这种爱传给了这个书亭。太阳渐渐升高了,小镇又变得活泼起来,在菜农们的吃喝声中,“竹叶书亭”开门了,迎着赶集和等渡的人们。竹叶搬出几条长凳,放在亭子边,然后照例挂出了一块小黑板,那可是附近方圆几十里山乡人的一个“耳目”呢。
那上面不仅有新书介绍,还写着竹叶摘录下来的国内外大事、时事新闻,让目前还不很繁荣的小镇及时知道党的政策和我们祖国的建设情况。镇上,人渐渐多起来了,书亭边更是站满了人。赶集的,等渡的,大家都乐意在这儿停上一会儿,看看黑板上有什么新消息,买上几本科技方面的书,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人们总好像能从这里得到一种力量,增添自己的信心。
总少不了有人俏皮地啧啧说道:“乖乖,农民买上飞机了!竹叶,那是真的?’’说完又是啧啧两声,人群中便会响起欢悦的笑声,夹着飘过来的竹叶清脆的回答:“真的,好好干,有的是奔头呐!”九点钟光景,是竹叶最忙的时候了,不过,看着来买书的农民天天增多,她心里可欢喜了!瞧,一位大爷走来了,竹叶连忙热情地递过一把扇子,笑眯眯地问道:“您买什么书呀?要不,看看也行。”这铃档般的声音喜得老大爷胡、子直颤颤,连连说:“好闺女,你就给俺几本养免的书吧。你挑,挑,俺放心啊,哈哈……”每看到这种情形,小镇的人们总要夸道:“竹叶真是个好姑娘,打她前年从城里来到俺这镇,办了这书亭,硬是把俺们的心给搅活了呀!”记得一年前,有个种庄稼的好手想大干一场,可又老觉着对党的富民政策没大把握,竹叶看出来了,她把目光转向那片竹林,好像听到那青青竹叶下又一个不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