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所受文化侵略之我见1600字

2024-05-1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谈中国所受文化侵略之我见 
  不知自何时起,中国的大街上散溢着过多的舶来文化。商场门口的音箱中播放着“贾斯汀。贝伯”的新歌,大学生们拿着沉重且造价不菲的“cosplay”道具,小孩子头上带着“佐助”的头套,手捧着“七龙珠”的漫画,未婚青年们可能夹着一束束缠着打卷蕾丝的红玫瑰走进“星巴克”……。好像只有退休的老人还会到公园里听听戏、下下棋,老城隍庙才是他们的最爱。当某一天,你竟会发现外来文化几乎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而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却悄然隐身在角落中,甚至在以后,我国(尤指大城市)会出现视“他乡”于“故知”而忘自己之根本的年轻人,令人甚忧的是这些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轰然倒塌像远隔万里重洋的欧美或是颔首即望的邻国。这便是文化侵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国作为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何在这场文化战争中败下阵来?我想,大致可归结为两方面,即我国未对我国优势充分利用和外来文化各层次较我国的领先。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发展居世界前列的。我国也着实为世界文化史的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日本曾向我国派出13次“遣唐使”;邻邦国家也早与我国交往甚密;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更是为欧洲海陆大通指明了方向……许多国家的文化都可辨出中国文化的痕迹,好比说“维多利亚时代”盛行的火炮效仿于中国的礼炮;世界三大美食中的“那不勒斯比萨”实则是中国馅饼的失败品的后裔;日文中更是常见中文的影子,故被戏作“有一半是中国字”,日本的茶道、建筑风格也效仿于唐宋。 
  之所以说我国优势之利用不充分也可在生活教育中窥见。一些节日往往在过后才被人们所想起,而它们或许蕴藏着无比的财富,例如重阳节。据调查,约33.7%的三年级小学生不知重阳节为何物,对重阳节有基本了解的小学生更是微乎其微。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是先祖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应让孩子们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这样才能使我国文化的结晶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对于一些传统文艺同样应被青少年了解和体会。这一点,我想我国正逐步完善,且日趋完好。例如一些小学就有京剧选修、书法课等。有些中学也要求学生自主研讨国画、二胡之类。 
  我国文化实是缤纷多彩,而巩固传承她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生活教育中灌输她的养料。那么,当我国文化正很好的发扬传承之时,我国的对手们究竟在目前领先于我们什么? 
  开头一隅中提到了一些西洋文化、欧美流行乐坛以及日本动漫周边。它们可理解为是文化、潮流与创造。从文化上说,欧美文化、日韩文化与中国文化自是不同的,故可产生新奇之感。当然,它们的内涵同样值得挖掘。或许说,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很相近,如茶道、文字、装设、礼节等。故日本文化“杀伤力”不及欧美文化。诚然,各国各地文化定是各具其特长、魅力。但当人们因新奇(及其他感性认识)所完全吸引于异域文化时,往往不能很好的深刻理解其内涵。这种肤浅的认识更难深化于感悟。而肤浅的理解当然是不可能长存于心的。借用电影《叶问2》中叶问对英国拳击手龙卷风和记者们说的话:“香不仅仅是用来计时,更代表了一种内涵,那就是中国人的谦逊。”或许,这种新奇感对一个年龄段的人们而言是不免的,就像音乐人眼中的流行乐:没有经受过时代的考验,经典与糟糠共存。而当那个曾经“崇洋媚外”的年轻人过渡到中年渐渐成熟的时候,他仍会沉醉于中国这深沉的古文化积淀中。 
  与此类似的潮流同难以经受时间的磨砺。但过分追随潮流的力量也是对我国文化阵地的冲击。潮流被人们戏称作是“疯子引领盲人的时代”。不要小看它,人们的从众心理有时是那么的让人惊叹,深圳一段时间热捧“哈根达斯”在冬季的咖啡屋里,白领们优雅的将它送进嘴边,这造价不菲的冬日降温在这个沿海经济特区卷走了不少财富。但它的实质只是一家无牌照地下小加工作坊,生产毕后饰以花纹,还有重要的商标——哈根达斯。由此可见国外所掀起至我国的潮流不全是媒体炒作之下的什么高深莫测之神物,实则说不定不比国产货品胜出多少。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些异国来客备受我国消费者青睐?首先,进口货较国产货而言售价较高,当然也就更具炫耀的资本。其次,我国消费者对异国产品的新奇感。当然这作为生活的调味剂也是应有的。再次,我国消费者对本国商品的不信任。这就需要我国的各个行业端正态度改进技术得以在竞争中击败“异国侵略军”。 
  那好吧,潮流与文化都可以在时间和心境的考验下失去“战斗力”。那对于创造呢?它们可以说是时代的经典之作。 
  不错,这也正是我国需从根本上“改良武器”的缺口。文化领域的侵略之所以倍加让人重视是因为文娱上的侵略会加速发达国家的财富积累,也就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同时对被侵略国家而言,这掠夺了它们的一些资金,同时可能逐渐逐渐就把自己国家的人才输送到了那些“熏陶已久”的发达国家。也就是说,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当英国甲壳虫乐队风靡世界是,美国人将其称之为“本土入侵”。世界的文艺舞台上总是由一个文化领军,各种文化交汇,像“猫王”、“迈克尔。杰克逊”等等。可能中国或说是大陆、港台的文化发展较晚,难与欧美日韩抗衡。但中国的古典精髓却被人们埋没在记忆中。记得音乐课有4次小组展示,展示的对象一个来自美国、一个来自加拿大、另外两个来自日本。怕是老人们知道了,定是要问怎么没有邓丽君和周璇? 
  文化侵略从青少年抓起,“日本关东军”似乎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所派出的“化学武器”经受了高起点的改良、优秀文化的大量借鉴和自己文化的高度融合,造就了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的“优秀战绩”,正是问头所提及的那样。 
  不错,这正是指日本动漫。它被比作是“化学武器”是确有依据的。它有扎实的画工、充实的内容、整齐的团队和绝对认真的态度。那么中国大陆以国产动漫来抵御外敌入侵,见效如何?小小的小小孩有点感兴趣,累累的工作者以此放松心情。当然它们没能成为永恒的经典。但最长的国产动画《海尔兄弟》是称得上是跨越年龄与时代的佳作。至于我国早期的动画《人参娃娃》、《九色鹿》、《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等虽是人们心中极美的回忆,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被青少年所快速接受。与此相比,日本动漫《EVA》(新世界福音战士)首播于1993年,直至2009年下旬,收拾率仍在19.78%以上。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等更是“历史悠久”,自1994年出现漫画版,1997年出现动画版,同年出现剧场版,连续了14年的神话至今仍屹立不倒。甚至在日本鸟取县等地约有15处柯南(工藤新一等人)的雕像,周边产品更是不计其数…… 
  那如上是“敌我”的差距了,那么,何以缩小这种差距在动漫发展之初,曾同样受美国动漫侵略严重的日漫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日本人在原有的美漫基础上保留其优势,如音乐美、质感美、动作感强等。日漫与美漫之不同在于:从线条上,日漫侧重于线条美感,而美漫侧重于线条表现力,从《大力水手》里可得到充分体现;从色彩上,日漫注重色彩的美感,而美漫更重视色彩的意义(可以把日版美版《猫和老鼠》做一下比较);从中心体现上,日漫常用手法有反复、黑白转接等,但美漫往往只追求最后一刻的感动(《雪人》就是很好的例子)。那么为什么要将日漫和美漫在这里做比?因为中国对两者都进行了模仿,且皆以失败告终。从如上对比中可以看出,日漫对美漫进行了适合自己的改进,并充分理解了美漫的中心所在。所以,日漫对美漫的模仿是成功的,且丝毫未埋没自己的特点。借用一位学者的话说“日本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西方,给予了东方人可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而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而中国对两者的模仿是失败的。可见只读其表不解其理是不行的。中国在这方面若要赶超日本首先就要学会模仿,同时培养出人才与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具备击垮对方的实力。 
  我国作为世界上先进优秀的强国,没有理由在文化领域中被侵略。如上,仅抒己见。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