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三代1600字

2024-11-1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三代人眼中有三代人的江,三代人心中的江,也自然是不一样的风貌。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提起上海的母亲河,悠悠的、属于黄浦江的故事便从老一辈的追忆中流出,又流入小一辈懵懂的眼睛里。我们的母亲河永远向东奔涌,日夜不息的浪涛仿佛时代的鼓点,默默记录着世事无常、岁月变迁。她仿佛亘古不变,却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随着城市一同浮沉、改变。

  我家住在杨树浦路,透过窗就能看到黄浦江,是名副其实的“江景房”。由于家里三代人都是江边老住客,我也戏称祖父是“江一代”,父亲是“江二代”,自己则是“江三代”。三代人眼中有三代人的江,三代人心中的江,也自然是不一样的风貌。

  我的祖父是这样描述黄浦江的:乱、脏,但是热闹非凡。那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人们响应“只争朝夕”的号召,一门心思摘生产,却忽略了最基本的环境卫生。

  于是江边建起了密密麻麻的工厂,乌泱泱的人群忙忙碌碌、进进出出,忍受着持久的噪声和熏臭。只有临江的居民才能一览发黑的江水,稍远一些便只能看见高耸的烟囱以及熏黑了半边天空

  。我祖父过去就住在杨树浦路一条临的堂里,回想起那遥远的过去,老人家不免露出微笑:“以往爹娘管得很松,小伢子又都皮得很。我们几个男小孩一下课就跑去黄浦江游泳,大热天更是天天去。江上的警察看到我们就像熟客一样,一边大声叫我们名字,一边来捞。我们就逃,笑着逃。开心啊,被捉住也开心,因为那个警察偶尔会买棒冰给我们吃,让我们保证不再来了·.....”

  虽然水质很糟,回来父母看到湿答答的衣服也免不了一顿教训,但是黄浦江于那个贫困时代的少年们而言,无疑是快乐的源泉。祖父后来又告诉我,在水上警察请他们吃了四次棒冰后,他们就再也不去黄浦江游泳了-有个很小的孩子在江里淹死了,警察们没能救起他。他或许就是另一群孩子中的一员。

  从此江边警备力量加强,祖父他们也后知后觉地感到滔滔江水的危险,再加上水污染愈发严重,无忧的江泳时光宣告终结。少年们一天天长大,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关于黄浦江、苏州河等重点河道的水质改善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难题。终于有一天,市政府开始着手治理:两岸的工厂一批批倒下,浑浊不堪的江水终于一月月重回清澈,伴随着母亲河面貌的大幅改善,一个时代也悄悄拉上了历史的帷幕。

  空落、萧索以及安静,这便成了我父亲这“江二代”眼中的滨江。污染问题还未得到完全解决,黄浦江两岸许多工厂仍保留着破旧的空壳子,等待着政府的下一步指示。没有了熟悉的热闹景象,黄浦江在落日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荒凉。黄昏时分,时常能在一处废弃的轮渡口见到一个青年,那便是我父亲。和祖父小时候一样,父亲也喜欢空闲时去江边逛逛,但他享受的是那安静的气氛:晚秋的露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油烟味,风带着江浪的呼吸拂过耳畔,放眼望去尽是浮光跃金的美景.····他时常独自一人来这里看书、闲逛、打水漂,消磨漫长的下午。尽管身下的旧栏杆已摇摇欲坠,但父亲的心是如此宁静轻松。黄浦江在这时是属于父亲一个人的母亲河。

  在父亲成了家、又有了我之后,他也时常带着我们一家人来这儿玩要。多少次,我总看见他默默地凝望着黄浦江。父亲也许会想:这里以

  后会变成什么样呢?万物终会改变,最近他也听闻了政府将要改建滨江的消息,但他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我总认为父亲长大后选择成为一名海员,或多或少是受到少年时代母亲河的影响。

  到了我这个“江三代”,黄浦江的命运可谓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打造浦江沿岸46公里风景线”的计划一经实施,江畔马上重新热闹起来。拿我最熟悉的杨浦滨江来说吧,我就是和现在的“杨浦滨江区”一同长大的。我见证着荒废的各类建筑被推倒和改造,崭新的休闲场所、滨江走廊拔地而起。绿地上花团锦簇,微微摇曳的芦苇和江水相得益彰。昔日上海工业的“锈带”已成为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博物馆”和城市名片。祖辈们经历过的岁月成了介绍展板上闪闪发亮的刻痕,铭刻在这片土地上,也铭刻在我们小辈心里。休息日的傍晚,我们一家常来这里散步。我们往往走得很慢,因为祖父会轻声朗读展示板上的各种年份,父亲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告诉我们那一块临江长廊旁曾停泊过怎样的大船,我也会在一棵开得正好的梨树下停步,欣赏一会儿春天的美丽。父亲常说,现在是最好的年代,以前谁也想不到的好年代。

  如今,疫情被控制,春回大地,我又来到江边享受着惬意的时光。看着重返繁华的滨江,看着滚滚的江水,我一时感慨万千。是啊,黄浦江养育了我们这家人,也养育了上海千千万万户人家。与黄浦江的渊源,已和千千万万户家庭的回忆、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一起,成了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江三代,是“三代人之江”,更是三代人之历史,是这座城的历史!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