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情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
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那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亲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冲母亲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语调怯怯的,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明知问了也白问,可就忍不住。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烦,立刻开心起来。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
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上假呢!”母亲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
小时候,每逢刮风下雨,我不想去上学,便装肚子疼,被母亲识破,挨了一顿好骂。现在老了,她反而教着女儿说谎了,我又好气又好笑。
这样的问答不提偶那个地重复着,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
可不知怎么了,永远都有忙不完的事,每件事都比回家重要,最后,到底没能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
母亲这一回听真了,她连忙说:“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可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我说,有什么稀罕,这里满大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
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哄她:“不过,那些东西都是化学肥料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得好呢。”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呆着。孩子嚷嚷雪糕没有了,我只好下楼去超市买。在暑气蒸腾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的背影。看样子她刚下车,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袋子,她弯着腰,左躲右闪着,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在拥挤的人流里,母亲每走一步都很吃力。
我大声地叫她,她急急抬起满是热汗的脸,四处寻找,看见我走过来,竟惊喜地说不出话来。
一回到家,母亲就喜滋滋地往外捧那些东西。她的手青筋暴露,十指上都缠着胶布,手背上有结了痂的血口子。
母亲笑着对我说:“吃呀,你快吃呀,这全是我挑出来的。”
我这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只为着我的一句话,便千里迢迢地赶了来。
她坐的是最便宜、没有空调的客车,车上又热又挤,但是那些水灵灵的葡萄和梨子都完好无损。我想象不出,她一路上是如何过来的,我只知道,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
母亲只住了三天,她说我太辛苦,起早贪黑地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她干着急却帮不上忙。
城里的厨房设施,她一样也不敢碰,生怕弄坏了。她自己悄悄去订了票,又悄悄一个人走。
才回去一星期,母亲又说想我了,不住地催我回家。我苦笑::“妈!你再耐心一些吧!”
第二天,我接到姨妈的电话:“你妈妈病了,赶快回来吧。”
我急得眼前发黑,泪眼婆娑地奔到了车站,赶上了最后一班车。一路上,我心里不住地祈祷。我希望这是妈妈骗我的,我希望她好好的。我愿意听她的唠叨,愿意吃光她给我做的所有饭菜,愿意经常抽空来看她。此时我才知道,人活到八十岁也是需要母亲的。
车子终于到了村口,母亲小跑着过来,满脸的笑。我抱住她,又想哭又想笑,嗔怪道:“你说什么不好,说自己有病,亏你想得出!”
受了责备的母亲,仍然无限地喜欢,她只是想看到我。
母亲乐呵呵地忙进忙出,摆了一桌子好吃的东西,等着我夸奖。我毫不留情地批评:“红豆粥煮糊了;水煎包子的皮太厚;卤肉味道太咸。”
母亲的笑容顿时变得尴尬,她无奈地搔着头。
我心里暗笑,我知道,一旦我说什么东西好吃,母亲非得逼我吃一大堆,走的时候还要带上。就这样,我被她喂得肥肥白白,怎么都瘦不下去。而且,不贬低她,我怎么会有机会占领灶台呢?
我给母亲做饭,跟她聊天,母亲长时间地凝视着我,眼里满是疼爱。无论我说什么,她都虔诚地半张者嘴,侧着耳朵凝神地听,就连午睡,她也坐在床边,笑眯眯地看着我。
我说:“既然这么疼我,为什么不跟我注呢?”她说着住不惯城里的高楼。
没呆几天,我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苦苦央求我再住一天。
她说,今早托人到城里,买菜了,一会儿准能回来,她一定要好好给我做顿饭。
县城离这儿九十多里路,母亲要把所有她认为好吃的东西都弄回来,让我吃下,她才能安心。
从姨妈家回来的时候,母亲精心准备的菜肴,终于端上了桌,我不禁惊诧----鱼鳞没有刮尽,鸡块上是细密的鸡毛、香油金针菇里居然有头发丝。无论是荤的还是素的,都让人无法下箸。
母亲年轻时那么爱干净,如今老了竟邋遢得这样。母亲见我挑来挑去就是不吃,她心疼地妥协了,送我去坐夜班车。
天很黑,母亲挽着我的胳膊。她说,你走不惯乡下的路。她陪我上了车,不住地嘱咐东嘱咐西,车子都开了,才急着下去,衣角却被车门夹住,险些摔倒。我哽咽着,趴在车窗上大叫:“妈!妈!你小心些!”
她没听清楚,边追着车跑边喊:“孩子,我没有生你的气,我知道你忙!”
这一回,母亲仿佛满足了,她竟没有再催过我回家,只是不断地对我说些开心的事:“家里又添了只很乖的小牛犊;明年开春,她要在院子里种好多好多的花。”听着听着,我心里一片温暖。
到年底,我又接到姨妈的电话。她说:“你妈妈病了,快回来吧。”
我哪里相信,我们前天才通的话,母亲说自己很好,叫我不要挂念。姨妈只是不住地催我,半信半疑的我还是回去了,并且买了一大袋母亲爱吃的油糕。
车到村头的时候,我伸长脖子张望着,母亲没来接我,我心里忽地就有了不祥的预感。
姨妈告诉我,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已经不在了,她走得很安详。半年前,母亲就被诊断出了癌症,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仍和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忙里忙外并且把自己的后事都安排妥当了。姨妈还告诉我,母亲老早就患上了眼疾,看东西很费劲。
我紧紧地把那袋油糕抱在胸前,一颗心仿佛被人挖走。
原来,母亲知道自己的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才不住地打电话叫我回家,她想再多看我几眼,再和我多说几句话。
原来,我挑剔着不肯下箸的饭菜,是她在视力模糊的情况下做的,我是多么的粗心!我走的那个晚上,她一个人是如何摸索到家,她跌倒了没有,我永远都无从知道了。
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还快乐地告诉我,牵牛花爬满了旧烟囱,扁豆花开得像我小时候穿的紫衣裳。
你留下所有的爱,所有的温暖,然后安静地离开。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不会生我气的人,唯一永远等着我的人,也就是仗着这份宠爱,我才让你等了那么久。可是母亲啊,我真的有那么忙吗?
《后记》
这是一篇读后让人潸然泪下的好文章,故在此推荐给大家。读过,我被母亲那宽广博大的的胸怀所感动,也为母亲那深沉的爱所感动,也让我们感受到“在这世上,凡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奇迹”的神奇力量。读过,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也想到了我们自己。作为儿子我能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无奈,也后悔当初没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多多陪伴年迈的老母亲;作为父辈,也像文中的母亲那样,期待着儿女能够陪伴在自己的身旁,尤其是走在生命最后一程的路上。明知道这样的期待能够实现多少是个未知数,还是照样期待着。
那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所有的父亲母亲的心声,老人不求儿女对家有多大贡献,能常回家看看,再不要叫父母等那么久,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