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曰:“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句话便道出了慎独的重要性,事实上,“慎独”这个观念贯穿古今,无论是对个人修养的提升还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慎独”作为传统儒学的重要理论,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影响深远。所谓慎独,实际上是一种严于律己的态度,遵守原则的品质,审慎行事的修养,言行一致的坦荡,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使它升华为君子内心坚守的信念。正因如此,古代才有柳下惠的坐怀不乱、小秀才的“桃李无主,我心有主”、杨震的暮夜却金,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无不述说着古代君子的内涵与修养。
相传杨震任荆州刺史时举荐才华出众的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杨震调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晚王密拜谒杨震,谈话间,王密捧黄金于桌,称以报栽培之恩。杨振当即拒绝,王密却曰:“暮夜无知者。”杨震怒,声色俱厉:“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愧而出。
杨震在暮夜无知的情况下尚且能拒绝诱惑,慎独于心,保证廉明,反观现代社会,各种腐败案例层出不穷,由此可见,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这一点在党风建设中尤为明显。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河南时曾深入分析了当前我们面临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情况,进而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在现代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盛行的情况下,这尤需党员干部们做到慎独于心。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他要求党员干部务必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在社会生活中,慎独仍可作为行为规范的准则,例如:行人在没有交警指挥的情况下,也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员工在没有老板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游客在无人发觉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财物……
可以说,慎独已然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道德、法律、生态、政治……慎独之心犹如一棵君子兰,在历史发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散发着缕缕幽香。慎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修养,慎独于心,自然便是正于行,而我们所要做的正是用心灵之泉、行为之露,灌溉这片被君子兰的香气浸润过的土地,让它得以生生不息。
当每个公民,每个员工,每个学者,乃至每个官员,都能做到慎独于心正于行,那么这个社会就能有条不紊地运行,这个民族就有了凝聚力。当民族有了凝聚力,离中华之崛起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