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1600字

2024-07-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周六下午,和儿子一起去小区里的超市去买菜,路上遇到儿子的两个同学,他们都骑着自行车,儿子开始看到他们很高兴,可是当他们都很自豪地说:“我们骑的是两轮自行车,你不会吧?”儿子明显地不高兴了,他不愿意和同学玩了,而是要和我一起去买菜。买完菜,回家的路上,儿子说:“妈妈,回家把我自行车的后面两个小轮子拆了,我也要骑两轮自行车。”我说:“上次你要求把轮子拆掉,可是你根本骑不了,后来就放那儿不管了,爷爷好不容易帮你装上了,你现在又要拆掉,妈妈告诉你,你自己想清楚了,这次如果拆掉,就再也不能装上了,你一定要坚持学会!”儿子答应了。回到家,他就直奔自行车,可是,因为很久没骑了,自行车的轮子居然是扁的。我急着做晚饭,就对他说:“妈妈现在没有时间陪你去给车子充气,况且,妈妈也不会拆车轮,只能等到明天爸爸帮你了。再说,学自行车也不是马上能学会的,别着急了,好吗?”他显得很生气,嚷嚷着说:“我不,我马上就能学会,我要去充气。”我不理他了,他看生气也没用,过了一会儿,就自己去拼拼图了。

做好了晚饭,我招呼他来吃饭,他可能是饿了,闻着香喷喷的饭菜,儿子大呼:“好香啊!好香啊!妈妈每天都做我爱吃的,不对,是我们都爱吃的好东西!”看来情绪好多了。吃完饭,他给我一个甜蜜的微笑,然后说:“妈妈,我们就坐这儿说说话吧。”看得出,小家伙心情已经很好了。

我说:“好啊,妈妈问你,你今天看到小朋友骑两轮自行车,是不是不高兴啦?”他说:“是,他们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会骑双轮自行车嘛,我才不稀罕呢。”我笑着说:“你知道吗?这种情绪是嫉妒。”我继续说:“你看到他们会骑两轮自行车了,而你还不会,所以,你不高兴了。其实,当你的朋友好不容易学会骑双轮自行车的时候,你其实可以为他们高兴的呀。他们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练习,才学会的。你想想,我记得,他们好象从上学期,到现在,天天都在骑自行车,所以,那是他们努力的结果。”儿子没说话,看得出,他听进去了。我继续说:“如果你下来也好好练习,你一定能学会的,到时你就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了,那不是很好嘛。”儿子点点头说:“我很快就能学会,我每天也练习。”

然后,我又说:“对呀,再说,你不是也有你玩的很好的,比如你拼拼图就很棒,我想这方面你一定是冠军;还有,你轮滑很好,你还会滑雪,你的英语不错,你读的书最多,你的知识很丰富,你有很多优点的。你知道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要去和别人比。好吧,让我们赶紧收拾一下,你今晚可以多玩一会儿,因为今天是周末,你可以晚睡一会儿。”儿子高兴地大叫起来,然后兴高采烈地开始帮着收拾桌子。

出门时,儿子说:“妈妈,我想他们一定想和我一起玩呢,你说他们会在哪儿接待我?”我一下被他逗笑了,我纠正他说:“应该是他们在哪儿等着我呢?”

儿子在小区大门口的“蹦蹦床”上和他的朋友们聚会了,他兴奋地冲上去,然后和他们开心地挤在一起。

周日下午,给儿子阅读,选书时,考虑到儿子现在的心理特点,我有意选了那本《我好嫉妒》,这是一套关于儿童情感教育的绘本中的一本,由美国专业儿童心理咨询师、教育家、作家康娜莉娅·莫得·斯贝蔓撰写。我已经给儿子读过其中的三本,但这本书还是第一次读,书的内容太精彩了,我和儿子都收获很大。作者用优美的故事,简单的图画,孩子的语言,温暖而抚慰人的文字告诉我们,嫉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大人会有,小动物也会有。嫉妒的时候,有方法可以让自己好过一点,比如,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别人,有人聆听会好一些;嫉妒的时候,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想要什么,比如:“请和我在一起!”嫉妒的情绪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好;当别人得到什么好东西时,为他们高兴;不要去想别人都拥有什么,或是别人都能干什么。而是去想“我拥有什么,我能干什么。”

和儿子一起读完这本书,儿子要求把这本书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看。儿子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平静的情绪告诉我他一定领悟到了什么。我自己也感觉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相信我会在对待自己的情绪管理和儿子的人格教育方面会做得更好。

本来没想过要写这篇文章,是事后和老公聊这些事时,他建议我写的。我说:“这会不会有点王婆卖瓜的味道?”老公说:“生活就是教育,写出来,你能够帮助很多的人。”

想想也是,教育不是“说教”、不是“读书考试”,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蕴藏着“教机”,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

所以,谨以本文和各位家长朋友共享!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