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阳光透过树林,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形成了卷卷唐诗的斑驳书影,树下一个天真的孩子正面带着微笑读着唐诗,品评诗人守望着心灵的宁静……
——题记
南山下
南山下东篱旁,白衣飘飘,柔顺的发丝跟着风儿起舞,弯下腰来捧起一朵菊花,人说:“人淡如菊。”无意中的惊鸿一瞥,南山的形象就映入眼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田园,曾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怀着淡泊名利的宁静心态,在田园里理荒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带月而荷锄归。虽孤独寄于山中,三以中有足乐者,何必又去领会那外面世界的喧嚣呢?身心便至于深山之中,至于耕作之乐也。每天傍晚时分,静静的欣赏这山气升腾,似若仙境,置身于世外桃源迩心之宁静淡泊如菊者,“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南山下守望心灵的宁静,陶渊明安之若素,淡定从容。
东郊外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杨柳在风中轻轻舒展,山色青翠芳草鲜美,在这么一个美丽的日子里,“史舍锔终年,出郊旷清曙。”久居官场的韦应物去郊外踏青,他倚在树旁,放松身心,轻松的休息着。四雨蒙蒙迷漫芬芳着田野,斑鸠声声不知鸣于何处。“缘涧还复去。”在他的心中,其实一直都想在此隐居,向陶渊明那样“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在那“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返回大自然,去守望生活的宁静……
华山旁
曾以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宏伟气势迩名声大震的崔颢,有几人曾知他的真心?“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他是如此渴望归隐,而追名逐利他已厌倦。李太白一样,踏上“散发用扁舟”的云游之路,赏“禅房花木,曲径通幽”,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想像竹林七贤般在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俗风,吹我素琴……
我们也许曾为一次次失败,坐想行思,辗转反侧;曾为一次得失迩愁肠百结,蹙眉千度。那让我们再读一读古代名贤的诗词歌赋,再品一品古代骚人墨客的千古绝唱,你会发现塔门字字珠玑,宁静之意处处可见,旷达之情处处可品!品会得越多,自然领悟得越神深。若是我们执着于宁静之心以看苦短人生,我们便让宁静将生命转化得淋漓尽致朴实清淡,心境便归于平和之中,归隐于那屋上看鸠鸣的诗意人生,村边杏花白的田园人生,自然就会觉得人生便淡如菊,一身宠辱皆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