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的变化看祖国的发展7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献给祖国60华诞

又是一个金秋十月,一个晴朗的夜晚,我和我的家人习惯性地坐在楼下的长椅上,边赏月边闲谈。也许是因为我从小生长在一个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凌云,耳闻目睹各种汽车的名称和配件的缘故,所以对汽车特别感兴趣。这一次,我们又谈到了车。

爷爷说:60年前,交通不便。大城市,电车、公共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也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只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更多的人还是以步行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那时候马路上跑的可真是马车、牛车等畜力车,马路的名字可能就是这样来的。当时爷爷一家几口人能有一辆自行车就相当不错了。

爸爸说:30多年前,也就是改革开放前,交通有所改善。城市的交通资源非常有限,人们出行除了步行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共汽车也有不足之处:第一: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更要命的是夏天人多时,那车就像沙鱼丁罐头似的,流汗的,流油的,灰头土脸的全挤作一团;第二:车一开快,就会发出“哐啷哐啷”的声响,让人觉得心烦意乱。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这种车不仅空间大,座位宽敞舒适,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来,私家小汽车也比比皆是;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并不断扩大范围,据说到2012年,北京的高铁就通车到涿州了。除了公路还有铁路、航空都在不断的高速发展……

听到这里,我说:这六十年里,我们祖国的交通变化可真大呀!我以后一定要研制一种超节能,超环保,超豪华,零排放和易携带存放的交通工具,并使它成为人人都用得起,喜欢用的新型交通工具。到那时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献给祖国80华诞的礼物。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