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牛顿》,我心澎湃10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如果一个人只是物质方面的富足,而精神方面却匮乏的话,就正如诗人藏克家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妈妈总是鼓励我多读一些名著和名人故事,期望这些书籍能够丰富我的知识,教我做人。在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名人小故事》全册。六年了,这册书我还一直在翻看。尽管那些故事我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了,总也读不厌。我喜欢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喜欢从小苦练书法的墨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欢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喜欢他们的一颦一蹙。

最近到舅舅的新家玩,又发现了一本好书——《牛顿》。在《名人小故事》里我只看过他简单的介绍,知道他是万有引力的发现者,对他的发现的过程了解得并不是很深透。而舅舅家的这本厚厚的《牛顿》让我从全方位的来阅读了牛顿这个人,让我饱饱地领略到了牛顿的伟大。读《牛顿》,我知道了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尤其好奇,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并善于从中受到启发。牛顿的父母并没有发现他的天才天分,经常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 读完《牛顿》,我心潮澎湃,我的妈妈是那么地支持我读书,我也爱读书,可是我的眼和心只停留在书中,只是喜欢书中的人物或故事,积累书中优美语言,从没有从书里走出去,放眼自然,研究书中提及的自然现象,更不用说动手搞小发明、小实验、小创造了。《牛顿》告诉我:生活中不能没有好奇心,要把书放在生活中读,把书读“活”。老师曾经说过,我们需要创新精神,牛顿不就是我们的好榜样吗?他从书中获取知识,然后在生活中实践知识,遇到问题探索研究形成新知识,整个过程不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吗?

读完《牛顿》,我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一条金光大道,一条永远激活我思维、激励我奋进的大道。我决心做一个诗人藏克家笔下的“永远活着”的人。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