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有个老习惯,总喜欢串门,和乡邻们拉家常,摆空龙门阵。
秧苗胡豆,猪肥狗瘦,话题一扯开就没个完。常是张婶家进,李伯家出。奶奶热心口快,又爱管别人的空闲事儿,邻居们也就乐得和她闲谈海聊。
好像家里坐不住她,有时吃着饭,奶奶也要端了品碗到院子隔壁或近邻家去串,一碗饭要串两三家才刨划得完。为此,没少挨爷爷奚落甚至嗔怪。但奶奶仍是自得其乐,我行我素,日子就在叽喳呱啦、嘻哈凑趣中不紧不慢地过去了。
爸爸赚了些钱,去年在镇街上买了套宽敞的住房,怕老人在乡下没人照顾,就把奶奶爷爷接到街上来了,要让老人们享享清福。再说近几年,乡下人纷纷外出打工或者搬进城镇居住,乡村冷落多了,奶奶就喜欢镇街上的热闹。
可奶奶上街住了不久就郁闷了。原来她发现城镇的居民压根儿就不兴串门。似乎人人都挺忙,忙着上班,忙着做生意,忙着接送小孩上学、买菜或者回家做饭,再不就是忙着打麻将跳广场舞什么的。谁个回家不是嘭的一声把门摔上,同一单元楼里套间住了,彼此都还不认识。找上门去招呼,想串一串门,往往是热脸碰了冷屁股,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在警觉的眼光审视中叫你换鞋进屋,客套地让让瓜子水果,然后便叫你看电视;明里就觉得你搅扯,哪还有闲功夫跟你呱啦。
奶奶不自在了,身子骨似乎也不舒服了,走进楼梯间便如掉进一口四壁光光的枯井,总是念想过去的乡下老院。爷爷知她旧习惯,倒是反过来安慰说,慢慢来打开局面,这小区里总是有门串的。
这不,天遂人愿。不久,奶奶在邻近楼幢单元里熟识了,竟然有几家门可串了。
不过,这一串门倒让她担上了一些空闲事儿。如,某家父母近期外出,只有读书的姐弟俩在家,弟弟又突然病了。奶奶串上门去,帮那姐姐照料弟弟;那边六楼上有位50多岁的大妈近来瘫坐轮椅,女儿忙于上班,便托串上门来的奶奶多陪陪大妈摆摆龙门阵,喝茶递水不便时帮衬一下……
爷爷问奶奶习惯不,感觉如何,奶奶神秘地笑笑,不答。爷爷知道奶奶不再寂寞,而自有她的乐趣,便安心地架笼出去遛鸟了。
没想到,年底社区“好公民”表彰的大红榜上,赫然写有奶奶的名字——杜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