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白的自白12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大学是个很美好很美好的词。 每当谈起大学,我总会想起"多歧为贵"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想起"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五四人物胡适,想起"泪眼已枯心已碎"的学界泰斗陈寅恪……我关于大学的种种印象,就是建立在这些国学大师的一生浮沉中。

纵然现在,他们都已百年孤寂。然而,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我也不会忘记他们。是他们用他们的身体力行告诉我:大学,是一种精神! 记得,高中时代,时时读先生们的文章。透过他们的字句,我总能感受到传统文人的风骨,五四精神以及在那个广开风气的时代他们的大师气象。那时,便对大学有着莫名的神往,总是在想象自己捧着一大堆书在宿舍和图书馆间直来直往的样子,那是一种忙碌,一种充实。一种幸福. "只见其人,不见其文",是人们对台湾大学时代的李敖的评价。告别了自己绚烂多彩的高中,告别了那些可笑的恩怨与追捧,我早已把小名小利看淡。我愿我的大学能如他当年一样低调,一样务实,一样平淡。 

带着这样的淡定,这样的从容,我离开了十几年未曾长久远离的江苏,来到了北京,来这里求学,来这里寻我的大学梦。当我拖着大大的行李,站在北京站并不空旷反而略显拥挤的广场上,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再一次默念起明代名臣张居正的句子: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我愿在这个繁华而陌生的城市,度过我平淡充实的四年。 

费了些周折,我终于找到了学校的迎新站点,在学长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坐上了校车,来到了即将生活四年的学校.经过了一些日子,我发现,学校真的好小.说实话,很坦然,并没有太大的失望,固然渴望美丽的校园风景,但即便没有,也不至于难过,因为毕竟那只是些点缀.至于图书馆的规模也不过尔尔,但是对我而言,知足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从陌生走向了熟悉.然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变质.很多人不断地忙于社团,很多人陷入了无所事事颓废,很多人则开始半死不活地混日子,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是,依旧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夙兴夜寐,随着日升月沉一直忙碌着.或是因为高三的惯性使然,或是对学习以外的东西茫然不晓使然,抑或是因为对某个现实目标的追求使然.我很不愿意但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大学生,是精神缺失,理想缺失的.大学,也再也不是什么圣洁的象牙塔,变得世俗,变得功利.或许,旁观者不一定清;抑或许,我也不过是一当局者.这样的说法错误甚至荒诞,但这的确是我对周遭一切的感受. 

这一年来,我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保持向上的张力,保持从宿舍到图书馆路线的清晰明了.罗素说,人生有三大动力: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悲惨命运发自肺腑的怜悯.我尽力使自己能始终心安理得地面对先生的睿语.

看着那些为一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忙得不亦乐乎,并沾沾自喜于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的校友们,我想送给你们一句话:李大钊先生说,只有学术上的成就才称得起"北京大学万岁"的欢呼,我想于个人亦是如.愿我们能重拾先哲们的大学精神,以完成人生非凡的蜕变. 梁任公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叫"不惜以昨日之我,难今日之我".我以此作结,这也作为我自己大学时代乃至终生的座右铭,让我不断地从自认为的成熟走向新的成熟!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