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000字

2024-12-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深夜,在床上翻来又翻去,难以入眠。手触着柔软蓬松的枕头,我问自己:这个世界真实吗?

初读《苏菲的世界》是在去年暑假,小学时光的最末端正是忙得不可开交,一下子闲暇下来竟有些不知所措,便开始看书。恰巧舅舅带来了几本书赠予我作新学期的礼物,无聊地翻开《苏菲的世界》,一个字一个字磨过去,时间过得很快,倒是没看进什么内容——大片哲理的讲学让我觉得枯燥无味,随手一弃,将书垫在了一大堆处一教材下,渐渐忘却。

再读《苏菲的世界》是在2012的年初,正是放寒假的时间,老师推荐了一大堆书目,我匆匆扫略了几眼,看在最后面的“哲学书”几个字上,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苏菲的世界》,又想到里面的讲义多次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类人的,打定主意看,心底不知从哪儿冒出强大的热情。

不知为何,两次看书下来的体会大大不同,上次看了十几页就看是犯困,觉得是无聊之极,这次却精神百倍的一次性看完,还略有遗憾:作者怎么就至此收笔了呢。之后不管我几次读它,带着怎么样的心情读完,都觉得获益匪浅。

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四处弥漫哲理的好书。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作者在封底致下两句话,从某种意义上真实诠释了《苏菲的世界》的价值。悬疑为先,跟着苏菲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将朦胧且神秘的真相揭开,在旅途之中成长,在旅途之中慢慢地收获真理。

但是它的结尾却没有多少人可以猜得出来——对一切奇怪事情的发生,作者采用了书中书的为谜底,让人茅塞顿开之余还赞叹作者设计地巧设计地精。虽有点像古代小说中“南柯一梦”的结尾方式,但更令人称妙。

读者常常是纠结于苏菲和艾伯特是真的人或只是一个设定,这本就不是追究的主要,他们只是一个帮助体会、理解人生意义的媒介。在对世界迷茫的认知之中引领着我们,介绍生命的神圣,对生活必要的思考和好奇心。告诉人们——哲理并不遥远。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一连串的问题引发的思考和顿悟,这也是它的亮点,要思考问题必然就要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必然就需发

现问题,发现-提出-思考-解决-讨论。几乎所有的问题流程都是这样而来的,而我常常是让问题断在中间某个流程,不知去向。想来对一切都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才是最好的,而新生代的孩子更是需要充足的对世界的好奇心。

笛卡尔的话荡在心中——我思故我在。我思考所以我存在,上帝给我们大脑便是让它运作,白白浪费资源向来都不是人类所推崇的,既然如此,何不好好地动一会儿脑子呢。

这个世界真实吗?

黑夜之中我问自己,手指与被单摩擦发出微响。双眼瞪了天花板好一会儿,我回答自己:

这个世界本就真实。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